核心提示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月27日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
今年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
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吴玉韶说。
“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相关链接
机制欠缺导致失能老人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3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目前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该项保险已被列入议事日程。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