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华网
曾经的铁路白色污染罪魁祸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简称发泡餐具)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现在被重新允许进入市场,有专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质疑。
发改委解禁
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发泡餐具。记者日前查阅了“21号令”,其中未透露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发泡餐具的原因。
记者随后与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联系,该司综合处的一名工作人员确认,今后发泡餐具的确可重新入市。对于目录调整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得找轻纺处解答。记者多次拨打轻纺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中塑协力挺
发改委解禁发泡餐具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相关行业协会对此有一番解释。
《中国化工报》近日报道称,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简称中塑协)常务副理事长曹俭称,发泡餐具能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泡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国对发泡餐具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报道还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分会和中塑协为了给发泡餐具“正名”,作了大量市场调查,还组织业内企业开展行业自律行动,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
对发泡餐具的去留,业内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中塑协、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还曾公开“对掐”。
延伸阅读
追问一 解禁条件是否成熟?
发泡餐具从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是否意味着相关回收再利用机制及标准都已完成?
一家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他已知晓国内市场将重新对发泡餐具放开的消息,但目前公司未接到国内相关方面关于建立回收再利用机制及标准等方面的信息。
追问二 能否保证安全无毒?
发泡餐具回归市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告诉记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做了毒性实验,显示发泡餐具在合理情况下使用能保证安全。但是,该协会早在2009年通过深入走访发现,生产企业大量甚至全部使用由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制成的再生料进行生产,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中塑协声称与企业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到底包括哪些企业?具体内容是哪些?市场上仍存在的发泡餐具合格率是多少?
追问三 能否确保环境友好?
中塑协称已与企业签订了“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但未解答回收资金、处理技术等关键问题。
回收资金是回收利用工作开展的基础,政府如果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掏钱看似容易,操作却很难。
处理技术也是一大难题。“若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若焚烧处理,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董金狮表示,发泡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十分严重。美国环保局曾指出:这种材料可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水生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www.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