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长春婴儿随车被盗遇害后,父母该怎样照顾好孩子,怎样避免让孩子受到伤害,成为很多人讨论的话题。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孩子受伤害多是由父母监护缺失造成的。(见本报昨日A25版报道)
当下,做父母已经够不容易了。假如父母的双手一离开孩子,孩子就可能遭遇不测,肯定不是父母的问题。我们不能要求为人父母者必须时时刻刻处于惶恐之中。
看完报道,笔者想说的是,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孩子?
孩子受伤害多是因为父母监护缺失。像药物、硬币、剪刀这些危险品,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触及,家长有没有安全存放?一些不良习惯,有没有被家长疏忽了?毕竟,相较于偶发性的案件,这些才是更“普遍”的潜在伤害。
生活中,当孩子被单独留在车内时,父母是不是该多些考虑:即便不会遇到被人连车带孩子偷走的“小概率”事件,长时间处于封闭的车厢里,车没有熄火,孩子也可能遭遇窒息、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险。
因孩子哭闹得厉害,就让其坐在副驾驶位上、在车内乱动等等——其中的安全隐患,父母们又知道多少?
今年1月29日,本报就报道过这样的事:3岁女童坐在后座上,在汽车行驶中拽了一把方向盘,导致车子冲出路面,越过排水沟,撞在路边的土崖上,还好一家三口没受伤。让孩子坐上车或许是迫于无奈,但又有多少家长专门为孩子安装了安全座椅?
一根头发丝险些让宝宝“截手指”,一根橡皮筋导致婴儿截肢……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不能说家长不爱孩子,用橡皮筋固定衣服,就是不想让孩子受冻,可因为一时疏忽,孩子肢体坏死,如此教训有多惨痛!
爱孩子,应该爱得够“专业”,该细致的一定得细致,该周到的一定要周到,不能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否则难免出意外。
在许多发达国家,对于父母等监护人的行为,法律有诸多严格的约束,比如,人们见到儿童被单独留在家里常常会报警,监护人还可能被告上法庭,甚至被剥夺监护权。这些经验,希望能对我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