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多数成年人见到亲友家的孩子时,总要关心地询问一下:“你学习怎么样啊?长大了想干什么?”
前者关乎分数,后者说的是理想。分数与本章节无关,暂且不谈,只说说理想。幼儿园孩子的回答是:警察、医生、科学家……小学生的回答是:明星、大官、工程师、教师……上中学以后,孩子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理想了,他们共同的理想(确切地说是“被理想”)是:考大学!
2002年6月27日,女儿所在的吉林大学第五幼儿园学前班,要为他们举行毕业典礼。典礼上有一项活动,就是让孩子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事先老师将这个作业布置下来,让大家回家准备一下,要求写到纸上,到时候上讲台照着念。头天晚上放学回到家,女儿在小屋里写自己的理想。写好后,女儿拿给我们看,我们看到她在纸上写着,她的理想是当一个非常勇敢的警察,尽管很多字都是用拼音替代的,但写得工工整整。
翌日,我和妻子接受学校的邀请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女儿排在第8个上台,她坐在前排,表情专注地听着一个个小朋友上台畅谈自己的理想。我发现孩子的眉头时不时地皱一下,不知她在想什么。
下一个就该依依了,当老师喊到她的名字的时候,我看到女儿犹豫了一下,然后把一直攥在手里的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迟疑着向讲台走去。我有些纳闷,这孩子怎么了,头天晚上不是准备得挺充分的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畏缩了呢?
没容我多想,女儿已经开口了:“大家好,我叫范姜国一,我的理想是卖金项链!”什么?我怀疑我的耳朵听错了。为了验证是否听错,我向妻子求证,妻子一脸惊慌地点点头:“这也算理想呀?比起前面7个小朋友说的老师、警察、医生、科学家……这是多么低俗而没有出息的理想,太没面子了。”旁边的家长们都忍不住笑起来。我也很纳闷,真想上去把她拽下来,问问她怎么突然就说了这样的话,要知道我家没有人喜欢金银首饰,女儿从小到大就没有接触过金项链,她怎么就对此产生了“感情”呢?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有了如下的对话:
“依依,为什么不告诉大家你的理想是当警察,为什么临时改变自己的理想呢?”
“你没听到前面已经有小朋友说将来要当警察了吗?我不想和别人说的一样,否则老师会说我跟别人学,没出息。”
“那为什么非要说卖金项链呢?”
“我听有人说当警察了,我就想改成当老师。可又有人说当老师,我只好改成当医生,结果这也被人说了。我好不容易想出一个科学家,结果被第7个小朋友说了。没办法,正好看到老师脖子上戴着一条金项链,我就说卖金项链了。”
“卖金项链有什么好呀,听着这么没有追求!”她妈妈插话说。
“卖金项链有什么不好呀?还可以挣钱给爸爸妈妈花。”
一番对话,让我明白了一切,而且让我心头涌上几许欣慰。没想到这一句“卖金项链”,女儿还动了一番脑筋,而且这一句“卖金项链”,让我看到女儿身上显现出的可贵之处。
首先,这说明女儿有着难得的求异思维,不想跟在别人的后面,说别人说过的话。学前班36名小朋友,说当警察、当教师、当医生、当科学家的都不下5个人,而说“卖金项链”的只有女儿一人,不从众、有个性,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质。
其次,说明女儿头脑灵活不僵化,虽然事先准备了发言稿,但能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调整内容,不死搬教条。这对一个5岁半的孩子来说,更是值得肯定。
再次,说明女儿想象力丰富,能把自己的理想和“卖金项链”联系到一起,这让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望尘莫及。
最后,说明女儿心里装着爸爸妈妈,“卖金项链”是为了“给爸爸妈妈挣钱花”。
如此一想,我还能责备她吗?不但不该责备,而且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启示:在孩子做了从成人的角度看来有违常规,甚至是荒唐的事情时,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火”字当头,先问个为什么,或许就会发现错的也许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不是孩子有违常规,而是自己头脑里的框框太多了……
(摘自《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东子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