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听闻天然气要涨价,昨日我市多个充气网点出现市民争抢买气现象。其中,洛阳新奥华油燃气有限公司北大街营业厅门口,长队一直排到了马路上。对此,新奥华油及市发改委相关人员均表示未接到调价通知。(见本报今日A07版报道)
这么多老人,排这么长的队,就为赶在“天然气涨价”之前,为省点钱多囤气,不容易。毕竟,日子就是柴米油盐,市民反应如此“敏锐”,很正常。
目前,我市没有接到天然气调价通知。据部分媒体报道,昨天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表示,天然气是关系民生的基础能源,政府部门对实现国内气价的市场化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作决定。但毋庸置疑的是,相关部门已多次表态,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对其进行调整是肯定的,多地对此也正在试点。从长期看,天然气定价向市场化回归也是大趋势。
是的,短期内天然气不会涨价虽已被证实,但现在不涨不代表以后不涨——老百姓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
问题是,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不能忽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不能不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更不能在调价与涨价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作为民生必需品,天然气就跟水和电一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咱可以不开车,可以不坐车,但不能不吃饭,多数人做饭都要用气。现在,生活成本已经够高了,“住不起”“学不起”“病不起”常被提起,不能再加上个“烧不起”了。
因此,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固然重要,对民生的“兜底”也不能忽略。在考虑天然气成本的同时,更要合理测算出“民生成本”,并尝试确立诸如消费补贴机制、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分享机制等配套政策,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大众,而不是把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当然,就算天然气要调价,也得严格执行听证制度,让老百姓真正参与这一过程,并切实增强其话语权。同时,对于民用、工业、商用等天然气价格,也应区别对待,把优先稳定民用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