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我市防疫人员在病区消毒 (图片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
|
核心提示
2003年,那个戴口罩的春天,他们先后进入隔离病区,护理我市首例疑似非典病人;她带病参加驻乡镇卫生院防治非典医疗队,一直战斗到倒下的一刻;他们连续数日执行防非典车辆检查任务,因过度劳累以身殉职……
坚持:“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依然这么选择”
10年前,市中心医院(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曾有一栋楼是市非典治疗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收治了我市首例疑似非典病人。那时,这里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送洗衣物的人在大门百米开外的地方,把衣物撂下就走了,头也不回。”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护士长张红霞说。
2003年4月23日16时,正在值班的张红霞接到通知——马上准备,进入隔离病区,医院收治了洛阳市首例疑似非典病人。与张红霞一起接到通知的,还有传染科主任张国强。张国强坦言,第一次为患者检查时,他紧张得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但是,检查时我没有犹豫,因为这是我的工作!”他说。
和张国强一样毫不犹豫的,还有医生齐民、盖美茹和护士郝玉凤、王向芬、刘友玲、杜华、张永霞、夏晓岚。如今,他们多已退休、调离,只有张国强、张红霞、齐民还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工作,回忆起共同抗击非典的经历,他们都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依然这么选择。”
坚忍:“她一直带病工作,是累倒的啊!”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会对妈妈说,不要去,但我知道,她不会听。” 2013年3月26日,24岁的张怡回忆起非典往事,眼眶微红。
张怡的妈妈名叫魏保周,是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副主任医师。2003年5月21日,魏保周上班时因心脏病发作晕倒过一次,病情一有好转,马上又接诊病人。22日,市里召开市属医疗单位下乡防治非典动员培训会后,她与同事一起进驻伊川县城关卫生院。
“她一直带病工作,是累倒的啊!”当年与魏保周一起下乡的杨丽丽说。24日一上班,他们就立即投入工作。当晚,她和魏保周一起为返乡民工体检,为发热患者复检近2000人次。
25日上午,魏保周出现头晕症状,走路几欲摔倒。随后几天,她一边吃药,一边坚持工作。28日,魏保周病情加重,19时40分左右,摔倒在地。29日凌晨1时36分,因突发心肌梗死,经全力抢救无效,魏保周永远离开了,年仅51岁。
魏保周不幸殉职后,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主治医师薛松涛奔赴伊川非典防治一线,继续魏保周未竟的事业。
坚守:他们是抗击非典的“铁人”
那个春天,给非典迎头痛击的,还有他们——原市二运集团公司职工肖玉建、原市一运集团公司职工吴觉仁。10年前,他们在执行防非典车辆检查任务时,由于劳累过度而永远离开了人世。而今,两个公司已合二为一,当记者打探两名职工的非典往事时,不少人都说,他们是抗击非典的“铁人”。
2003年5月16日,是肖玉建在龙门北桥执行防非典车辆检查任务的第四天。尽管头一天在桥头值班时,已感到不适,他仍没有离开工作岗位。4天时间,他实际工作了49个小时,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16日7时25分,49岁的他终于支持不住,与世长辞。
2003年5月28日,56岁的吴觉仁在洛阳汽车站执行防非典车辆检查任务时,突然呼吸急促,倒在地上。医生诊断他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工作期间,怕去厕所耽误时间,他忍着口渴不喝水。每逢双休日,他都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别人。别人劝他回去休息,他笑笑说:“现在都火烧眉毛了,我哪有时间休息?等抗击非典胜利了,我再好好休息。”他的愿望没能成真,在医院,他永远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