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界线”三个大字错了两个,其中严肃程度却丝毫未减 记者
张晓理
摄于2003年5月31日 | |
【卷首语】
10年前,那个戴口罩的春天
□李砺瑾
还记得10年前的那个春天吗?
当我们沉浸在春日温暖的气息中时,SARS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就是——非典。
一时间,明媚的春光变得灰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城市,在乡村,人们戴上口罩,把守在各个路口,有的穿着白大褂,有的穿着迷彩服。
人们冲进大大小小的药店,抢购板蓝根,抢购口罩,抢购体温计,抢购他们能想到的抗击非典的任何一种物品。
一场抗击非典的阻击战在城市和乡村同时打响……
10年后,我们翻开当时的报纸,体会着那页历史带给人们的冲击,当时的惊恐心情仿佛重回眼前;翻着一张张照片,看着一段段故事,回想着10年前那些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把守在村口的村民以及普通老百姓,我们蓦然发现,非典已经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10年,有关SARS的故事已经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春天。
今天,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疾病时,我们不禁再次想起非典,想起那场可怕的“瘟疫”。
那场可怕的“瘟疫”,在中国内地留下了5327人感染、349人死亡的数字。
重温那段历史,既是为了更好地审视现状,也是希望能烛照当下,尊重过去,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非典风暴始末】
● 2002年11月16日 广东佛山发现首个非典病例。
● 2003年2月28日
广东全省累计发生病例789例,其中医务人员222例;治愈出院404例,死亡28例。2月中旬以前,疫情主要集中在广州市,随后蔓延到全国大多省份。
● 4月16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4月下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疫情严重,全国疫情达到高峰。
● 5月1日 北京首家专门治疗非典的临时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开始收病人。
● 5月9日
北京新增病例数首次减至50以内,全国疫情开始逐步缓解。6月11日以后,全国没有新发病例出现。
● 5月23日 深圳和香港的科研人员联合宣布,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体内找到非典病毒前体。
● 6月24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
【洛阳抗击非典大事记】
● 2003年4月9日 市卫生局非典防治领导小组成立。
● 4月11日 指定河科大一附院、市中心医院为洛阳市非典防治定点医院。
● 4月12日
指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为洛阳市非典留观医院。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均设立发热门诊。
● 4月23日
市中心医院发现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系广州籍来洛探亲者高利明。市卫生局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对病人入住的中讯大酒店非典疫点进行处理,对与其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按要求进行隔离。
● 4月29日 经省专家组确诊,洛阳市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例被排除。
● 5月9日 洛阳市出现第二例非典疑似病例,系新安籍在洛打工者毛万利,被新安县人民医院收治。
● 6月2日 经省专家确诊,洛阳市第二例非典疑似病例被排除。
● 6月13日 洛阳市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非典防治工作从应急转入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