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黑漆嵌螺钿广寒宫群仙宴乐图八方盖盒 |
| 剔红番莲纹紫砂壶 |
| 文房五件 |
| 明 彩凤穿花盖盒 |
| 民国 脱胎漆器罗汉像 |
|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大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曾几何时,漆器代表了我国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也是皇家御用器具,享誉国内外。而今天,历史悠久的漆器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深藏闺阁待时飞的金凤凰。
漆器 皇家御用重器
我国漆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轻便耐用的木胎漆器就逐渐取代沉重的青铜器,成为酒具、食具的首选。在战国秦汉时期,漆器因胎薄体轻、坚固耐用、装饰华美等特征,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近500件精美漆器,色彩绚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成为西汉漆器辉煌的有力佐证。唐朝时期,中国漆器技艺传入日本,漆器在日本大放异彩。明清时期,漆器备受珍视,成为皇家御用品,被视为“五朝御用重器”,尤其在明永乐年间,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场,以扩大皇家漆器生产规模,推动了明朝漆器的生产发展。
漆器的贵重不仅在于其久远的历史,还在于其繁复、考究的制作工艺和多样的工艺门类。此外,我国传统漆器不同的风格技法,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多样化特征。
漆器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在今天的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秀云从事雕漆艺术40多年,是中国雕漆艺术的代表人物,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雕漆技艺传承人。
据殷秀云介绍,清末以来,京派雕漆日渐衰落。建国初期,国家曾依靠传统工艺品换取外汇,北京雕漆逐渐恢复生产。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16家作坊联合建厂,揭开了北京雕漆工艺发展的新篇章,雕漆从业者从百人发展到上千人。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雕漆盛极一时。
改革开放之后,出口行业逐渐增多,工艺美术品换取外汇的作用下降,雕漆工艺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2000年以后才得以慢慢恢复。“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命运和国家政策直接相关,2003年,国家发布扶持工艺美术的相关政策,雕漆工艺才得以逐步恢复。”她介绍,尽管如此,目前雕漆行业的生存环境依然脆弱。
漆器缘何淡出收藏视野
从收藏状况来看,漆器缺乏重要的私人藏家。漆器行业的整体衰落成为阻碍当代藏家介入漆器收藏的重要因素。当代漆器只有在漆艺家手中才买得到,价格因人而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漆器行货的泛滥,缺乏收藏价值的工业产品充斥市场,影响了真正具有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作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在二级市场上,漆器属于高端艺术品,流通数量较少,精品更少,在拍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小,在杂项中尚属冷门,整体价格较为理性,没有太大波动。漆器收藏家藤文浩深谙国内外漆器拍卖市场,他表示,与日本和欧美市场相比,国内对漆器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是漆器市场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上讲,漆器对收藏者和收藏环境的要求较高,人们还未对漆器形成足够的认识,加之真正了解漆器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对辨别真伪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都相对匮乏,难免产生阳春白雪之叹。在殷秀云看来,漆器淡出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具材料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曾作为生活用具的漆器已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
而在工艺品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漆器仍旧缺乏应有的关注度,一方面在于漆器的数量有限,难以吸引民间资本介入,而部分介入工艺美术的资本是短期投资行为,并不愿意以较长的时间和周期支持雕漆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大众对漆器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虽然漆艺被列入我国非遗项目,但在漆器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方面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清代诗人袁枚就曾用“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来形容漆器的雕工与色彩之美。然而,正是这样富含极高文化艺术价值,受到历代藏家重视的漆器,在当代发展却逐渐式微。深藏闺中的漆器,何时才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使中国漆器这门历经千年辉煌的传统技艺散发出应有的光彩。
(www.people.com)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