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的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学习、生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伙伴一起玩耍,还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为了让女儿拥有和伙伴玩耍的快乐,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支持她广交朋友。
依依性格开朗,喜交朋友,这一点像我。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只要带她下楼,我就有意识地把她往有孩子的地方领,然后看着她很快和别的小孩子打成一片,开心地玩着彼此的玩具,做着各种游戏。
依依最早懂得朋友的含义,是在三岁多的时候。那时候她正在山东龙口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韩子仪,和依依很要好。有一次放学回家,依依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袜子。她妈妈问她,这是哪来的袜子?她说,是她朋友的,坐车的时候掉地上了,她替他收着呢,明天上幼儿园再给他。她妈妈很好奇:“谁是你的朋友呀?”“韩子仪呀!”依依很清晰地说。
我从不反对依依带朋友回家。依依热情好客,总喜欢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玩。很多时候,呼啦啦一下带回五六个小孩子,他们在地上蹦跳,在床上打滚,甚至在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翻天覆地闹过一通,等孩子们走了,再看家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床上被褥被“蹂躏”得面目全非,给依依买的各种水果被“洗劫一空”……每次,我和妻子带领依依都要收拾大半天。
依依刚上小学的一个星期天,相约和同班同学王忠辉、王梓阳一起在我家的楼下玩。大概是玩腻了,依依邀请他们到家里玩。他们两个人欣然同意,跟随依依上了楼。几个人在依依的房间里看书、玩各种玩具,甚至玩起了捉迷藏,柜子里、门后、阳台,乃至床底下,都成了他们藏身的地方。房间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玩累了,依依张罗着大家吃水果、喝水。
眼看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相继到我家叫他们回家吃饭,可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谁也不想走。依依又盛情挽留他们。当得到同意时,依依高兴得跳起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走掉,一直拽进她的房间。依依回头嘱咐她的妈妈,王忠辉喜欢吃面条,王梓阳喜欢吃蛋炒饭。
除了招待朋友吃饭,依依还有留朋友住宿的“壮举”呢。2003年6月13日,当时依依刚进行完期末考试,放假两天。晚上,在家里玩得很没意思,她提出去同学赵悦家玩。她妈妈同意了,条件是半小时后准时回家。半小时后依依果然按时回来了,可身后还跟着赵悦。原来,时间越来越晚,可两个孩子难舍难分。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这两个孩子非要在一起睡。可究竟在谁家睡呢?依依又显露出热情的性格:“去我家吧!”
那一晚,两个孩子都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玩不尽的游戏。一直到午夜了,两个人还在说笑玩耍,没有丝毫睡意。我有心催促她们早点休息,可看到她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又实在不忍心破坏她们的好心情。
清晨我蹑手蹑脚来到依依房间,看到两个孩子一人抱着一个布娃娃香甜地睡着。本想不打扰她们,让她们多睡会儿。可是我刚转身带上门,依依就醒了,她悄悄起了床,跑到我的房间,让我倒杯开水凉着。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等一会儿赵悦醒了给她喝。就因为对朋友如此热忱,所以依依的朋友越来越多。
依依上学后,我还从中间牵线,帮助依依交笔友。虽然笔友不能在一起玩耍,但和笔友通信的过程,也是和同龄伙伴交流的过程,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都大有裨益。《玩过小学》出版后,依依还通过这本书交了好多“快乐小伙伴”,他们隔着千山万水经常互通电话、发电子邮件,或者通过QQ聊天……
(摘自《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 东子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