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麦闹(左四)和裴献周(中)在给祭奠英烈的人们讲述英雄事迹 |
|
□见习记者 王博东/文 首席记者 曾宪平/图
核心提示
今年89岁,已为13名无名烈士守墓45年,他是裴麦闹,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人。
1945年1月,当地佛光寺“佛光峪之战”中,13名八路军战士与日军浴血奋战,最终倒在了血泊中。为防止烈士遗体再受戕害,佛光村村民藏起了烈士遗体,等日军搜查结束后才偷偷埋葬了13名烈士的遗体……这些村民中,就有时年21岁的裴麦闹。
1968年开始,裴麦闹义务看守烈士陵墓,这一守就是45年。
1 那一年,13名八路军和鬼子拼了命
《偃师县志》记载,1944年年末,侵华日军侵占处于偃师、登封、巩县、伊川、洛阳五县联络枢纽位置的偃师佛光峪,将据点扎在佛光寺。
1945年1月2日,由皮定均、徐子荣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向佛光峪进军,当天晚上奇袭佛光寺的战斗打响。“当时八路军中了埋伏,这边枪声一响,其他据点的日本鬼子就赶来增援,八路军在撤退中,留下一个班13名战士阻击日本鬼子,结果这些战士都牺牲了。”提起当时的一幕幕,裴麦闹还不住叹息。
《偃师县志》记载,经过一天的战斗,日军被歼200余人,被迫撤掉佛光寺据点。
“鬼子虽然撤走了,但仍对和他们拼死斗争的八路军战士耿耿于怀,甚至派人来搜查烈士的遗体。”裴麦闹说,为了防止烈士的遗体再受戕害,村民们急忙把烈士的遗体藏了起来,等日军搜查结束后才偷偷在一处向阳的山坡埋葬了13名烈士的遗体。
裴麦闹回忆,他当时还抬过两名八路军战士的遗体,但没有发现战士们留下任何能说明他们身份的物品,后来也没有找到线索,因此,战士们的墓地成了无名烈士墓。
2 他担起守墓责任,一守就是45年
20多年过去了,13座无名烈士墓立在山坡上,风吹雨淋,没有人添新土,周围荒草也多了。1968年,应佛光村农会主席的嘱托,裴麦闹担起了看守无名烈士墓的担子,这一守就是45年。
“头几年,想着清理清理杂草,每年记着添上新土就行了,但后来发现,看守烈士墓是一种责任。”裴麦闹说,随后几年,他开始安下心来打理烈士墓,自掏腰包在这里植树、种花。
佛光村村民贺武臣说,裴麦闹家不富裕,但为了保护好烈士墓,他付出了很多,也受了不少苦。“这里的柏树是老裴从另一座山上的林场背回来的,知道老裴是为烈士墓栽树,看守林场的负责人无偿为其提供苗木。”贺武臣说,当时老裴最多一次背了10多株手腕粗的柏树,有一次不小心被草绊倒,连人带树都滚到沟里了。
贺武臣说,柏树栽上也不一定成活,碰上这种情况,老裴就再去背,如今,园内86棵柏树郁郁葱葱。后来,裴麦闹还买来花椒树和月季种在一起,成了陵墓的简易围栏。
3 “我年纪大了,就让儿子接着守下去”
裴麦闹家离烈士陵园有500多米,从家到陵园要先走一段长长的下坡路,再走一段较陡的上坡路。4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去陵园几次,风雨无阻。
如今,在裴麦闹的打理下,园内“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立起来了,墓碑前五星红旗迎风而动,陵园以花椒树、月季花当围栏,花开不语,翠柏肃穆。
“我年纪大了,就让儿子接着守下去,我们要担起这个责任。”去年,裴麦闹把看守陵园的任务交给了大儿子裴献周,他自己一有空也会到墓园去。
如今,裴麦闹一家还住在老式的破宅院里,但家人对裴麦闹的行为毫无怨言。裴献周向我们透露,长期以来,父亲有个愿望,就是希望陵园能砌上围墙,如果可以的话,再在陵园旁边或者陵园里面盖一间小屋,父亲想住进小屋里,继续守护13名无名烈士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