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修玉和儿子宋斌向远在洛阳的亲人挥手 |
| 张世侠抱着外孙的儿子跟远在绵阳的亲人打招呼 |
|
尊敬的读者朋友,当您看到这篇文章时,我们正穿梭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龙门山脉中。
在汶川地震五周年来临前,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昨日,在绵阳市,我们找到了洛阳83岁老人张世侠地震后失去联系的堂妹张修玉,完成了远在洛阳的张世侠老人的嘱托。
未了的牵挂,让我们再次出发
2008年5月12日晚上,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本报记者就跟随河南消防奔赴地震灾区。
震后的头一个春节,我们又到灾区,继续关注那里的人和事。
2011年4月,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沿着当初来自洛阳的救援人员的足迹,把洛阳人的牵挂和祝福带给灾区的人们。
当年5月12日,本报推出特刊《洛阳汶川 心手相牵》。
如今,当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又一次踏上入川之路。
两年后,我们继续帮助老人实现心愿
这次来四川,我们还带着一位洛阳83岁老人的心愿。
这位老人叫张世侠,我们在2011年进行汶川地震三周年回访时,他就打来电话,想寻找地震后失去联系的妹妹。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张世侠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跟在绵阳的妹妹张修玉联系,可电话一直打不通,由于他年事已高,自己有心却无力去四川寻找亲人。
张世侠说,5年来,他一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得知妹妹的下落,更期盼着能与她相见。
然而,当年我们并未帮老人找到妹妹。
时隔两年,我们再次入川前,先和《绵阳晚报》取得了联系,该报记者刘晓东说,毕竟过去了5年,不知道张修玉老人及其家人是否还在绵阳,不过他会尽力打听消息。
昨日上午,我们正在新北川县城采访,突然接到刘晓东的电话,他告诉我们已经有了张修玉老人的消息——当地读者告诉他,张修玉老人仍在绵阳。
两地晚报牵线,他们终于又听到亲人的声音
听说这一消息,我们立刻驱车赶往绵阳。中午12点多,在绵阳市游仙区,记者见到了张修玉老人和她的儿子。
老人打开手中的《绵阳晚报》说,她在报纸上看到他们家30多年前的全家福,并知道哥哥在寻找自己的消息后,立刻让儿子联系《绵阳晚报》,打听到了我们的电话。
老人说,张世侠是她的堂哥,堂哥有一个亲弟弟、一个亲妹妹,而她还有一个亲哥哥。由于父母很早就过世了,她和哥哥从小就受堂哥一家的照顾。张世侠、张世虎兄弟俩都是十几岁就参军的老革命,在部队上就经常给他们寄钱。
张修玉和张世侠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
“他知道我孩子多,负担重,临走时还给了我400块钱。”张修玉说,由于当时走得匆忙,她没有记住堂哥的地址,6年前老伴过世后,她就搬到了女儿家,地震后家里电话一换,就和堂哥联系不上了。后来她的儿子来洛阳出差,还专门找过张世侠,却一无所获。
“大哥,俺是修玉。”多年未见,终于用电话联系上千里之外的堂哥,张修玉激动得哭了起来。
后来,张世侠老人告诉我们,他听到电话那头妹妹的声音时,也忍不住哭了,担心了5年后终于放了心。他自己有心脏病,弟弟张世虎80岁了身体也不好,他们在有生之年终于有了妹妹一家的消息,感到无比欣慰。
随后,他们和张修玉在泸州的哥哥及张世侠在珠海的妹妹也都取得了联系。一家人约好,今年在洛阳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