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华社海口4月22日电(记者 伍鲲鹏 王自宸)
当下,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传统纸质书的阅读显得不再那么必要。正在举行的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部分出版人士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人真的不再需要传统阅读了吗?
▲▲▲电子书促国民阅读量上升,纸质书必要性大降
在本届书博会上,许多出版界人士表示中国人的阅读量并没有像媒体渲染得那么低,特别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下,国人阅读的普及性远远超过以往。
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18岁—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比2011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5.77本上升了0.97本。其中,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已达2.35本,比2011年增幅达65.5%。九成读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
“纸质图书不仅买起来麻烦,看起来也很麻烦。”参加书博会的海口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每天那么忙,看书的时间都是零碎的,电子书和网络阅读非常方便,正好填补这段时间。
同时,国家也投巨资建造了数字图书馆,拟于“十二五”期间推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万方数据、起点文学等数字网络阅读运营商不断发展壮大。各大手机运营商也在手机上建立阅读基地,数字式的碎片化阅读得到迅猛发展,国人阅读量得到一定提升。
▲▲▲网络阅读质量不高,传统阅读无法抛弃
尽管目前网络出版物和电子书在某些领域已开始出现取代传统纸质图书的趋势,然而仍有七成以上的国民对传统阅读方式有所偏好。从阅读质量来看,网络阅读质量普遍让人感到不甚满意,相当多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质量有所下降。
“碎片化阅读的深度和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的确令人质疑。”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爱也表示,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依旧是主流。
著名作家韩少功认为:“数字式的碎片化阅读大大降低了读者的有效阅读量,而且目前网络出版物的整体质量不高,这样的阅读不能让读者的知识得到真正提升。”
“当代青年要坚持传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不能把自己的头脑充斥一大堆的碎片化信息,还要有系统和深度。”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延伸阅读
作家周国平寄语年轻人:
少做手机“低头族”
多阅读纸质图书
□据 新华社武汉4月22日电(记者 李伟 喻珮)
“最好的大学在图书馆”“用恋爱的心情去读书”“读书不能只为实用或消遣”……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日前应邀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现场600余名读者分享了主题为“阅读与精神生活”的讲座,告诫年轻人在上网浏览信息的同时,不忽视阅读纸质图书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可能终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周国平认为,随着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加入“低头族”,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他说,年轻人应分清上网和读书的主次关系,“网络虽好,但是玩游戏、聊天、看八卦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周国平将自己的读书方式归结为“三不主义”:“不务正业”,要博览群书,即不只读自己的专业书,也要读科学、历史、文学类书;“不走弯路”,要读大师的经典,特别是原著;“不求甚解”,只要是好书,即使书中有读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