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舞台上的田华,帅气逼人 |
|
核心提示
4月29日,“全球万人同唱《洛阳牡丹》”公益活动MV首映式星光璀璨,田华在多位外籍歌手和东升二中学生们的簇拥下出场,成为全场焦点。
1 一路走红,《洛阳牡丹》感动海外华人华侨
2009年4月的一天深夜,身在北京的田华突然想起母亲,思念牡丹,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他独自抱着木吉他,一边唱一边流泪,思乡之情化成了一气呵成的歌曲《洛阳牡丹》……
田华没料到自己不经意间的一次创作,让《洛阳牡丹》成了他的代表作,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曲风——“民谣式吟唱中国风”!
即兴创作的《洛阳牡丹》,为田华带来了人生的一次飞跃。“2009新加坡—中国音乐文化之旅” 巡演活动,田华携刚刚诞生的《洛阳牡丹》参加,受到歌迷热捧。
2010年5月,受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大型综艺节目《中华情》邀请,田华将《洛阳牡丹》带给众多华人华侨朋友。《洛阳牡丹》描述的是游子年少离家,在辛苦打拼时思念家乡的情怀,很快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引起强烈共鸣,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华人华侨纷纷给田华发邮件、打电话,抒发他们的感动之情。新加坡著名学者蔡志礼博士听完《洛阳牡丹》,击节叹赏,亲笔写下“洛阳牡丹甲天下,田华歌艺传十方”赠予田华。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在海外华人华侨的强烈要求下,世博会特邀田华在“欧洲广场”举行个人演唱会,《洛阳牡丹》又一次打动观众的心。
2011年3月,《洛阳牡丹》在“百度新歌首发”一上线便一路走红,备受年轻歌迷欢迎,力压汪峰、李宇春等大腕儿,跻身“百度新歌榜”三甲。
本报2011年3月21日以《民谣曲,思乡情:<洛阳牡丹>唱响网络》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小镇男孩”唱红<洛阳牡丹>》为题,转载了本报记者的报道,再一次引发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
2 花开时节,唱响《洛阳牡丹》
如果说《洛阳牡丹》前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歌迷群体和海外华人华侨群体的话,那么,“全球万人同唱《洛阳牡丹》”公益活动则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使《洛阳牡丹》影响力倍增。在古都洛阳,《洛阳牡丹》在牡丹花开时节沐浴国色天香的灵气,也接了十三朝古都的地气,收获了古都百姓的称赞和掌声。
“电视台、电台推介歌曲早就司空见惯,但由报纸推介歌曲,而且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这么大规模来推介,在全国是第一次。”知名音乐人、洛阳籍歌手亚星说,“更让人兴奋的是,‘全球万人同唱《洛阳牡丹》’突破了传统歌迷的范畴,将这首歌推介给更大范围的人群。世界各国的朋友通过这首歌,可以了解中国、了解牡丹;海外华人华侨可以借这首歌,抒发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一举多得,突破固定思维,是这个公益活动很大的特点。”
“‘全球万人同唱《洛阳牡丹》’公益活动终于圆满结束,与其说是结束,更应该称为启程,因为从此我将更加努力为推广家乡的文化而奋斗。”田华说,“感谢《洛阳晚报》发起的这次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唱起《洛阳牡丹》,更让这首歌拥有了新的含义。我去过很多地方演唱《洛阳牡丹》,但是在洛阳这首歌会更接地气,能将河洛文化通过音乐传达给海内外听众,让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河洛文化的魅力。
3 历经艰辛,田华感谢家乡父老
自3月21日“全球万人同唱《洛阳牡丹》”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到4月29日举行MV首映式,是田华12年来在洛阳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
“这十几年的异乡生活,甘苦自知。与当年我怀揣理想意气风发的离乡情景相比,这次回洛,是一次回归之旅。”田华说。
2001年,田华背着行囊和吉他离开洛阳,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北京为生计奔波:帮别人看院子然后免费住宿,没有热水洗澡就洗冷水澡,在冷水从头浇下的瞬间起跳,是田华自己发明的“铁人华抗寒法”。
田华说:“说实话,那时候我很想家,但又暗自发誓不打出一片天地决不回家,时间过得很慢又很快,我常常在深夜回想儿时在洛阳无忧无虑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家越来越远,想家的思绪越来越浓。只有在音乐里我才是最真实的,家乡的山山水水,留存着我的美好记忆,我将对家乡所有的思念和崇敬都寄托在《洛阳牡丹》里。当我在外面唱起这首歌时,我仿佛身在家乡,能深深感受到家乡带给我的正能量。”
“坚持理想,最难克服的往往是寂寞。谢谢每一位曾经给我鼓励的人,也谢谢家乡父老,这次家乡之行,幸福的感觉一直在我心里充溢。我爱你,洛阳,给我无限正能量的地方!我爱你们,家乡的人,让我们相约下一次温馨之旅!”田华说,各行各业以及各年龄层的人们和他一起用心演唱《洛阳牡丹》将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