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
|
② | |
1680吨!我们一天制造的垃圾
奇石顽童(网名,以下简称顽童)站在位于洛阳高新区东沙坡村的张落坪垃圾处理场,突然变得有些沉默。在他身后,七八个拾荒者正奋力扒拉着一堆才被送来的“新鲜”垃圾,将能回收利用的饮料瓶、烂纸箱甚至发霉的馒头丢进筐子。(如图①)
资源回收利用的最后一个环节令他心情沉重。
垃圾场的向场长告诉他,洛阳市居民平均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约为1680吨。如果生活垃圾能够分类投放的话,这些拾荒者就不用如此辛苦地在垃圾中扒拉了。
1680吨是什么概念?一个农民20岁开始种地,种10亩,每亩年产500公斤小麦,就算这个农民能干到100岁,也得连干三四辈子才能种出同等重量的小麦!
这么多垃圾,我们一天就能制造出来。
顽童决定召集他所认识的网友到这个垃圾场参观:“看看我们都制造了些什么!”
有多少水库,被我们亲手污染
顽童本名张文豪,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家住洛阳市老城区。
他当过8年兵,性情豪爽,曾自编自导电视剧《打鬼子去》、独立电影《新地雷战》。
他慷慨仗义,朋友遍天下,一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种平静,被一次又一次的出游给打破了。
那一年,顽童和车友到一个小山村游玩。“远看小桥流水人家,景色美着呢!到近处一看,水面上漂着垃圾,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发现,让他心痛。
又有一次,他去一个水库游玩,惊见水面上漂着各种生活垃圾,水库旁的餐馆把脏水都排到水库里,游客把塑料袋、空饮料瓶也丢到水库里……
政府有作为,我们更要努力
从2010年起,顽童开始频繁上网发帖,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
“××县有一个化工厂,往河里排污水,把河边的树都烧死了”“××县某镇的农民往水库里丢垃圾,得管一管”……
令他惊喜的是,他所发的每一个帖子都反响强烈,跟帖者众多,“被批评的有关部门,十之八九有回馈,承诺整改”。
政府职能部门的反应让顽童感到欣慰。“我们的帖子基本都有回复,有的甚至马上就落实整改了”。顽童和网友常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大家的意见是,政府有作为,我们这些环保志愿者更要努力。
顽童曾随市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专程到一个水库暗访,他们不但当场承诺“3个月之内有效治理水库周边环境”,还特聘顽童等环保志愿者担任环保监督员。
顽童欣然应允。他说:“这说明咱们的政府有决心治理好环境,我愿意全力配合。”
大男人拎菜篮,也是时尚
整治环保大环境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个人注重环保则是举手之劳。顽童的老母亲住在涧西区,他每次去看母亲,都会拎着菜篮子去买菜。
“用菜篮子装菜多方便呀!我不用塑料袋,那种东西污染环境。”他知道,可降解塑料袋生产成本高,很多商家都不用,他们提供给顾客的免费塑料袋多半是不可降解的,被风刮得满街飘舞,十分碍眼,就算被填埋起来,也多年不降解。
环保在当下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颇受网友推崇。
顽童是车友会的头头,曾多次和网友自驾游。“我要求队员,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他鼓励大伙儿尽量少制造生活垃圾,少用一次性餐具,尤其是一次性筷子;废旧电池也不能乱丢,一颗纽扣电池被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垃圾分类,
离我们有多远
那些把空矿泉水瓶丢到绿化带里,还美其名曰“为扫地的提供就业岗位”的人,是顽童所不齿的。他鄙视那些乱丢垃圾的人,认为他们没公德、没素质。
他更忧心的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缺乏垃圾分类处理意识。
“在我们的居民区里,往往只有一个垃圾集合点,人们买菜用塑料袋,然后把生活垃圾都装在塑料袋里,一股脑扔到垃圾堆上。垃圾分类,基本上得靠拾破烂儿的——他们把能用的挑走卖废品,间接地保护了环境。”顽童说。
对这一现状,顽童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咱们每一个人都能响应垃圾分类回收的倡议”。
改变环境,
咱都能做点儿什么
参观完张落坪垃圾处理场的顽童,郁闷的同时,也收获了新希望。
向场长告诉顽童,洛阳市目前最大的两个生活垃圾处理场——盘龙冢和张落坪,采用的都是分层填埋方式:在垃圾坑底层铺上环保防渗膜,将一种特制的布满气孔的管子(如图②)埋在垃圾中,等垃圾堆积到一定厚度,就用黄土铺盖、压实,然后继续铺设管子……一层一层填埋垃圾,这样不但能有效制止垃圾扬尘,更能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目前,这两个垃圾场的沼气发电站年发电量1400多万度,这在全国都是很先进的。
“垃圾场快被填满了,估计再过两三年就‘吃’不下垃圾了,到时候在垃圾表面铺上两米厚的黄土,种树、种草。”向场长说,洛阳市将在2020年前新建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分解垃圾,制造洁净能源,“反正总得找到方法,净化我们的家园”。
“这是我们的家,被污染了,可以治理。我们能埋葬垃圾,但不能埋葬希望。”和所有的环保志愿者一样,顽童推崇一句话: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一定能做些什么。
是的,至少,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重新提起祖辈使用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