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嘉仓遗址保护区大门 |
| ▲含嘉仓160号窖遗址 |
|
帝都城门,历史大幕;开合之间,胜败无数——云龙门下,魏主曹髦血染龙袍,曹家班谢幕;应天门上,武则天登基执政,女皇帝登台。城门里多少故事?城楼上几多风云?正所谓“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长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让我们唱着古老的童谣,打开历史城门,说说其中的故事。
一 德猷门,是含嘉仓城的北门
含嘉仓不单是一座粮仓,还是一座城。隋唐东都是复合城,除了皇城、宫城之外,城内还有诸多小城(圆璧城、曜仪城、东城等),这些小城都有城墙,城墙围起来之后或驻军或储粮,各有用处,各有特点,它们属于整个东都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含嘉仓城位于东都北部,靠近邙山南麓。具体地说是在“东城”之北,圆璧城、曜仪城之东。含嘉仓城呈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共有4座城门,即仓东门(东门)、 圆璧门 (西门)、德猷(yóu)门(北门)、含嘉门(南门)。
含嘉仓的价值早已被肯定,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有“天下第一粮仓”之誉,自隋至宋沿用了500余年,留下诸多储粮、战备信息,是研究古代经济文化的载体,但它从被发掘到现在一直“藏”着,专家想起它时偶尔光顾一下,发挥一下它的研究价值,尚未开发旅游,多数人并不了解它。
它被发现是因为修建焦枝铁路。20世纪60年代末民工在此筑路时发现了粮窖,粮窖很多,有数百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排列有序,考古人员一看,意识到这是古代仓城。之后陆续发掘,证实此处即为历史上有名的含嘉仓。
考古人员探寻它的布局,证实它是一个独立的城,四周各有城墙和城门,内有几条大街,划分了粮库区、生活区、漕运码头区,各个区域都有驻军把守,城门上设有报警装置。其中驻军最多的是德猷门,这个门朝北开,出门便是城外了,往长安运粮食,都从德猷门出车,办理相关手续。
隋唐东都的城门名字,都有相应的含义,“德猷门”是啥意思?史籍无解。在我看来,它不像“玄武门”“朱雀门”表示方位,而是含有某种寄托,大概是“德被四方,道行天下”之意——因为粮食是国家重要物资,而粮仓为重地,凡从这里运出的粮食,均须为国为民,不可挪用,用“德猷”两字来约束出粮行为,可谓贴切。这是揣想,不一定对。
二 德猷门开,说明天下有饥荒了
一种观点认为:含嘉仓作为“天下第一粮仓”,并非与东都同时兴建,而是到了唐代才修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含嘉仓在隋代已建成,但其作为仓城使用并发展为“天下第一粮仓”,也要推迟到唐代。
我同意后一种看法。
因为我们知道,隋炀帝迁都洛阳时,曾“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让杨素、杨达、宇文恺3人来造城,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即使是隋炀帝的老爸隋文帝当初敕建大兴城时,也没同时动用3个“大腕儿”。这3人来到洛阳之后,经过了周密规划设计,考虑了地形、水源、粮储、交通、军事防御、环境美化、城市管理、市场供需等多种配套因素,建城方案搞得很细致。
宇文恺是当时最优秀的城建大师,他曾参与大兴城的设计与建造,他发现大兴城建成后,虽规模宏大,但仓廪空虚,需大量转运洛阳方向的米粟来充实,而渭水多沙不便漕运。这样一来,宇文恺在设计洛阳城时,就充分考虑了储粮和漕运两大问题。
《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元年,炀帝建东都洛阳,在宫城东建含嘉仓。”这说明“含嘉仓”在隋代已经有了。另据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炀帝所建洛阳城“北据邙山,南直(对)伊阙之口,洛水贯之,有河汉之象”。含嘉仓城在当时的城市最北,若无这个含嘉仓城,洛阳城还怎能是“北据邙山”呢?
洛阳城自隋代至北宋一直保持着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含嘉仓被连续使用了500余年,发挥着调剂大半个中国粮食供应的作用。史料表明,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大型粮仓一共存粮为1266万石,仅含嘉仓就存粮583万石,几乎占去一半,说它是“天下第一粮仓”,完全名副其实。有这样的大粮仓,皇帝才不犯愁,夜里才能安眠——每逢关中缺粮,朝廷可从容地从含嘉仓往外调粮,一车一车的粮食从德猷门运出,出门就转水路,“舟车所会”“日夕流衍”,络绎不绝地运往目的地。
所有运出的粮食,都要经过德猷门,都要在这里签字放行。德猷门是“天下第一粮仓”闸门——德猷门开,说明天下有饥荒,朝廷开始救饥民;德猷门闭,说明天下没有灾荒,人民不需救济。
三 运粮车不敢冲卡,德猷门有箭镞“伺候”
含嘉仓位于洛阳老城西北郊。它北依邙山,南靠老城城墙的北墙,陇海铁路横贯其间。若你从安喜门出来,向北一望,有一高楼,高楼西边有一路口,从路口向西北方向走,便进入含嘉仓城区域了。你一路走来,会发现很多仓储信息,如“古仓街”“谷仓桥”等,还可看到遗址保护房,保护房内即是含嘉仓160号粮窖的原址,附近还有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含嘉仓遗址”。
看到这些建筑和标识,你会觉得洛阳非常低调,洛阳守着“天下第一粮仓”,却内敛不张扬——“含嘉仓遗址”5个字,就把500年仓储史简化了。所以,当你来寻觅探访的时候,别指望找到含嘉仓的四个城门,你只可根据史料来判断德猷门的位置。
据考证,德猷门是单门道,宽4.9米,进深17米,当初发掘时,门道车辙还很清晰。这样的单门形制,只可供车辆缓出缓入,不可快速驰骋,为的是从容检查。如今高速公路常有汽车冲卡,但古代的运粮车绝对不敢冲卡,一旦冲卡,有箭镞“伺候”,城门守卫一放箭,驭手以及马匹就变成刺猬了。
含嘉仓城的西北角为生活管理区,这里地势开阔,大概有6万平方米,西边城墙上开有圆璧门,圆璧门朝着西边的圆璧城。圆璧城,处于宫城之北、含嘉仓城之西,其北墙即洛阳城郭城北墙的西段——所以你看隋唐洛阳城的结构,真可谓叠床架屋,城挨城,城摞城,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了。其实这是隋唐东都的一大特点,城墙连城墙,城门对城门,回环往复,气象万千,也很壮观。
之所以要在含嘉仓修城墙,为的是安全与防护,四个城门等于四个闸门,其主要功用不是让人通过,为的是运进粮食和输出粮食。这些城门有的靠近漕运码头,运粮船可直接来到城门附近,卸下粮食,即可离开。我们今天熟悉的道南路,当时便是一条漕运水道,水面宽80米,大船可齐头并进;水深12米,亦不用担心船搁浅。从洛南通济渠北上的运粮船,绕道瀍河后再由水道西行,穿过东城里坊区内的水道,可直接抵达含嘉仓。其情形竟也如《清明上河图》中画的那样:船过街市,水中有帆,岸上有店,水陆繁华,好不壮观!
但话说回来,城中有这么一个大粮仓,便有了战争的危险,军阀混战、农民起义、饥民暴动,谁不惦记着含嘉仓啊?因为从古到今,战争中的军粮支撑都是个大问题。历代战争的胜利表情,就是将士饱餐后的自信表情;历代战争的失败表情,就是将士脸上的饥饿表情。含嘉仓从建成之日起,便成了各种军事集团夺取洛阳的一个理由,隋末战争和唐朝创建,以及后来的诸多战事,攻守洛阳的作战方案都会涉及含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