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4 惩罚的不良后果
07 活着就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看家教宝典 寻幸福良方
14 惩罚的不良后果
    “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再次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而不被发现。小孩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惩罚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大多数家长认为,惩罚是修正孩子错误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惩罚。我也曾经这样做过,孩子犯错我常常是有错必纠,甚至小题大做、训诫惩罚。结果是孩子违纪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上网频率越来越高,打架斗殴不断升级。

    后来经过反省,我认识到,惩罚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等于公然邀请孩子来反抗家长。

    贾语凡的打群架事件,完全印证了这个观点。原本等待惩罚的儿子,却因为我的理解和尊重受到了感化。

    儿子在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参与打群架,我因此被学校政教处叫了过去。由于导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个同学被开除了,学校也曾考虑开除语凡,由于我多方协调,并答应配合学校教育好儿子,校方才同意让他留校察看。

    按照以往的做法,我会把儿子狠狠地揍一顿,让他“长长记性”。但是反思屡次的惩罚,起作用了吗?事实上,我对孩子的严厉批评和惩罚,让孩子痛失了反思错误的过程和厘清是非的机会,也让孩子抵消了原有的一丝愧疚和不安,心安理得地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我推心置腹地和儿子谈了话。我说:“爸爸理解你的感受,出这么大的事儿,你心里一定非常熬煎。爸爸郑重向你表态:接连出现这样的事,主要责任在爸爸身上。一是爸爸以前对待你的方式基本是简单粗暴,这样做无形中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二是爸爸对前面发生的事处理欠妥当,只知道对你讽刺和惩戒,没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分析透彻,以致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感性层面。”

    我的话完全出乎儿子意料,按照惯例,儿子准备接受更大的惩罚。这次我的态度让儿子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对立情绪也没有了。

    我接着说:“老爸知道你也不愿掺和这种事情,同学叫你,你碍于面子,不好推辞。你把同学情谊看得重,所以被动地参与了进去。”儿子说:“其实我真不乐意去,几个哥们儿都去了,我要是不去,同学会小瞧我!”

    我说:“你讲义气、重情谊、乐于帮助同学,说明你人缘好、有正义感。你帮助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手段不恰当。你们的本意是为同学好,却没想到给同学帮了倒忙,搞得同学处于被动地位——既得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又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假设你们不参与,同学可能选择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用武力。古人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儿子啊!真正能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智慧和人格魅力,而不是拳头。”

    儿子说:“是的。要能看远点儿,知道后果这么严重,我说什么也不会去!”我说:“你说得太好了!以后遇事要多动脑筋。人生如棋,能多看几步,才能取胜。”儿子说:“不成熟的人都是考虑不周到,缺乏远见。”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他的自责、心灵煎熬、沮丧情绪已让他得到了惩罚。在此种情况下,父母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不感到内疚,会理直气壮地与父母唱反调。

    高明的家长一般不会惩罚孩子,他们知道,当孩子犯错时,他们应当接受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是受罚。在惩罚的过程中,孩子会把所有精力用到如何对付家长上,错失了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而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摘自《改变孩子 先改变自己》 贾容韬 著)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