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不到24小时,映秀镇迎来了第一支救援先遣队。
22名军人在5月13日中午陆续到达该镇,他们隶属于第13集团军××师炮兵团,由副参谋长杨卫东少校带队。这是成都军区都江堰前线指挥部派出的第一支侦察队,他们的到达让映秀镇与国家救援机构第一次挂上了钩。
军人们疲惫不堪,满身污泥,只能从军帽和军徽上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但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孤镇,当这一队穿着军用雨衣的人走到中学前的坝子上时,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渔子溪的人最先看到他们,跑过来喊道:“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这喊声带动了更多的人跑向侦察队。他们围着这些军人,眼神里充满了欣喜、盼望、羡慕和崇敬,有人流下了眼泪,军人走动时他们就跟着一起走。杨卫东感到惊奇,他以前在电影和电视中见过这样的场面,觉得那是遥远年代的艺术画面,没想到今天它会发生在自己身边。
侦察队走过滨河桥,在桥头附近见到了指挥部的人。杜骁、张云安和蒋青林暂时忘了自己的官员身份,与杨卫东拥抱、哭泣。过去的24小时他们饱受煎熬,被从未想象过的困难和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有人来跟他们分担压力了。
侦察队带着两名通信兵,当指挥部向杨卫东介绍情况时,卫星电话找到了信号。地震让移动通信网络大面积中断,能否接通全凭运气。情急之下,杨卫东拨打重庆江津基地值班室的军用有线电话,从那里转到在四川邛崃驻训地的值班室,他让值班参谋转告留守的团政治处主任,让留守处尽一切可能将情况尽快报上去。
作为侦察队,杨卫东按照命令完成了搜集和传递信息的任务,他回到映秀镇临时指挥部的棚子里。但是,他对情况能否报上去并不放心。事实上,留守处也无法找到自己在灾区的流动部队,这种担忧越来越强烈,他觉得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他大胆地选择了越级上报的方式,直接向成都军区作战部报告。
杨卫东对作战部值班参谋说:“我是××师炮兵团副参谋长,带领小分队到了汶川的映秀镇,现在将这里的情况向你们报告一下。”虽然映秀镇的名字还不为人知,但汶川已经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这两个字让参谋知道这个电话的分量,他说:“你等一下,我找首长来听电话。”他赶紧找来军区一名副参谋长。通过作战部,映秀镇的情况迅速传递到都江堰的联合指挥部,这是整个救援体系获得的第一份来自汶川地区的灾情报告。
过了几个小时,在13日17时56分,新华社才发出关于映秀镇的第一条快讯:
徒步入汶川映秀镇救援队发回震中首条消息
进入汶川映秀镇的成都军区小分队报告,进入映秀镇的路上塌方超过10处,70%以上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大量人员被埋。伤员急需救助,食品、饮用水极度短缺。
成都军区救灾队将所带食品、饮用水统一分发给儿童、伤员。这支部队是徒步进入映秀镇的。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命令陆军航空兵作好准备,一旦气候条件允许,便立即空投物品。
据介绍,映秀镇城镇、村庄常住人口12000人。目前包括沿途群众、旅游者共生存3000余人,其余人员伤亡情况尚不明确。
映秀镇临时指挥部内部关于幸存者数量的3个不同数字是:2300人、3000多人、4500人左右,现在已经传递出了其中一个。无论是哪一个数字,与映秀镇的常住人口相比,死亡人数都是惊人的。但是,震后24小时正是各地灾情陆续报告出来的时候,各地大幅攀升的伤亡数字让人们震惊,谁也不知道那些尚未传出信息的地方会不会带来一个更可怕的数字。指挥部需要了解更多详情,才能大规模地向一个地区调动力量。也就是说,映秀镇还要再等待24小时才能得到救援安排,并在第三个24小时之后才能真正迎来大批的专业救援队。 (摘自《汶川地震168小时》 张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