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台 |
| 杨山 |
|
半个月前,我第二次去了杨山。与5年前第一次去时相比,杨山没有什么变化,依旧山高路险林密,仿佛一石一藤都早已根植在岁月中。
不过,这次我不是纯粹为了探险或观景,我在寻找一个人的足迹——中州大侠王天纵。最初,他在这里占山为王,安营扎寨,成为豫西伏牛山中的绿林领袖。1911年,他又率众下山,投身辛亥革命,杨山成就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一 占山为王
在嵩县县城西南约50公里的木植街乡境内,有一座杨山,海拔约1880米,十分险峻。相传此山有两座山峰形似羊角,故原名羊山,北宋时因杨六郎在此屯兵,又得名杨山。
杨六郎的故事尽管被传得有鼻子有眼,山上还有“六郎洞”等遗迹,但是人们仍觉真假难辨,对此将信将疑。事实上,真正堪为杨山代言人的,还是豫西绿林领袖王天纵。
王天纵又名天同、天从,字旭九,嵩县鸣皋(今属伊川)人,生于1879年。少年时,他和弟弟天佑随父务农,终年辛劳却不得温饱。后其父将几亩薄地卖掉,在鸣皋街上做起了小生意,王天纵才有机会来到附近的练武场,天天舞刀弄枪。他崇尚游侠,爱打抱不平,18岁时成了本镇保卫团团丁,并结识了宦门公子孟老七。
孟老七不喜读书,却讲义气,好交游,与王天纵脾性相投。他家枪弹俱全,王天纵由此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人称“神炮”。不过,后来王天纵被迫上杨山,也是孟老七的“功劳”。
当时鸣皋镇上有老进士郭铭鼎,对孟老七之流极为鄙视。当然,孟老七也看不上郭铭鼎的道学气。但千不该万不该,孟老七的手下不该散布谣言,污辱郭铭鼎的女儿,致使郭女自剖公堂,以死明志,郭铭鼎也气恨交加而死。此事引起公愤,河南府知府文悌派人捉拿孟老七。王天纵挺身而出抵挡官兵,掩护孟老七逃走,自己则率众进入南山,安置好孟老七的家眷,过起了绿林生活。
要说,孟老七也算是有情有义的硬骨头。他虽没入伙,却在外面活动,替王天纵购买枪支弹药。两年后,他在郑州联系运送枪弹时被捕,并被押回洛阳。文悌亲自审问,大刑伺候,孟老七不肯牵连王天纵,始终一言不发,后被杖杀。
孟老七的死极大地刺激了王天纵。他从此再无顾忌,决定放手大干,与清朝官兵斗到底。在伏牛山中,他结识了不少绿林好汉,自己手下也有了几百人和200支枪。看杨山三面峭壁,易守难攻,他便选在山顶筑寨建屋,设瞭望台,并在山后秘密修了一条可攀绳上下的暗道,以防不测。
山顶有清泉一眼,解决了吃水问题。王天纵又悉心经营杨山寨,粮仓、布库、伙房、铁匠炉、裁缝铺等应有尽有,可提供上千人的衣食及作战所需。
二 盗亦有道
王天纵虽因家贫没怎么上过学,却有过人的胆识。在杨山寨中,他还有个得力助手,就是军师马文德。马文德是南阳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由孟老七介绍而来,极受王天纵信任。
就是在马文德的提议下,王天纵在杨山寨召开了伏牛山绿林大会,与那些有影响力的绿林头子结拜,号称杨山十大弟兄,实际上,这些人不止10位,其中老二为“仁义老张屏”,老七为张治公,老八为柴云升,老九为关金钟,老十为陶福荣,憨玉琨年纪最小,排名十四。王天纵虽排老六,却被推为盟主,从此数百里内的绿林刀客,都听他指挥。
队伍大了不好管,得有规矩。王天纵深知民心重要,他不随意扰民,也不随意撕票,并规定:山寨周围30里内为保护区,只供给山寨柴草和蔬菜;30里外60里内为半保护区,由地主、富户供给山寨食粮;60里外为公道区,用“飘页子”(即送王天纵的“名片”)的方法向乡中大户、镇内富商要钱要布。对所收财物,他不据为己有,而是秉公办事,论功行赏,同时公布了三条禁令:一禁奸淫妇女,二禁在保护区和公道区内抢劫,三禁私吞公财(即手下人所收的粮钱物品,都必须如数交公)。
就这样,王天纵在杨山站稳了脚跟。为防官府来剿,他在各路口设了哨卡,还有各种耳目。附近穷苦百姓认为他行侠仗义,处事公道,也称他为中州大侠,甘愿为他通风报信,令官兵吃尽了苦头。比如河南巡防营管带谢宝胜,前后进剿杨山上百次,险些为此丢了命。
谢宝胜是徐州人,当过道士,人送外号谢老道。在一次战斗中,王天纵一枪射穿谢宝胜的风帽,又一枪击断他的马鞭,留他一条命,算是“交了个不死的朋友”。此后,谢老道再不敢认真搜山,回去只报进剿得胜,并因功屡屡升迁,最后当上了南阳镇台。
三 游历上海
王天纵虽然占山为王,却不是目光短浅的草莽英雄。他关注时事,甚至订有《申报》,当然不是直接寄达,而是从洛阳转送山中。当时不少思想先进的文人,也愿意结交这样的豪侠之士。
1910年,王天纵生出一个念头,要去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军师马文德支持他去游历,但提出作为普通人去没什么意思,最好扮成官员,以结交上层人物。王天纵的朋友、秀才冉信甫一听,建议将王天纵扮成河南候补道,并自告奋勇陪他去。于是,王天纵演练了官场礼节,关老九(即关金钟)又派了两名熟悉官场交际的随从,一行人趁夜下山,昼息夜行,到上海后住进了租界的高级旅社。
在上海的两个月时间里,王天纵结识了不少官场、商界乃至教育界的朋友,大大开阔了眼界,还购置了一批德国短枪。但这不是他最大的收获,他最大的收获,是娶回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压寨夫人。
这压寨夫人其实算是骗回来的。那可是一位真道台的女儿,如果知道王天纵是山大王,人家说啥也不会和他成亲的。
要说王天纵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虽是假道台,却气宇轩昂,一表人才,举止有度,用钱大方。碰巧张道台与他住同一旅社,两人过从甚密。对方看上了王天纵的富有和豪放,有意将爱女许给他。这是一名女学生,姿容秀雅,举止大方,王天纵十分中意,害怕夜长梦多,便择日于旅社结了婚,随即带夫人返回洛阳。
下了火车,夫人看一行人夜间赶路,白天休息,很是奇怪,王天纵解释说夜里凉快。走到杨山脚下,她才知道“候补道的官太太”变成了山大王的压寨夫人。不过,王天纵对她十分钟爱,她也就安心住了下来,每天给丈夫读报念书,还教丈夫写字。伉俪情深,十分恩爱。
上海此行,也使王天纵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既羡慕十里洋场的无限繁华,又痛恨外国人横行其间,为非作歹,遂决定参加民族革命,并开始与同盟会中的河南籍革命人士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