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3版:非常晚报眼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乳娘村”:有一种爱,超越血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5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乳娘村”:有一种爱,超越血缘
□记者 寇玺 文/图
庞小双家其乐融融的景象:孙子在和易月(右)、月田玩拼图
    市儿童福利院216个孤残儿童,分布在5个家庭寄养工作管理站,即大家常说的“乳娘村”,分别是北窑村、下园村、桃园村、小李村、三官庙村。

    像蔡克颖先生一样,这些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们相处的几年时间里,早已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骨肉了。

    10年寄养,亲情爱护下的孩子

    近日,记者来到上窑社区庞家街的一个普通家庭,女主人叫庞小双,她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家中年纪最小的“女儿”只有7岁,她家就是北窑村最早的福利院脑瘫患儿的寄养家庭。

    推开庞小双家的院门,一个个头不低的瘦女孩站在门口,她就是庞小双最早领回家的脑瘫患儿党易月,今年13岁。党易月在庞家住了近10年,如今已经很懂事了。

    听庞小双说,她晚上看电视时要是瞌睡了,易月就会催她赶紧休息,有时坐着睡着了,头往后仰磕到墙了,易月会马上伸手给她垫上。

    屋内沙发上的7岁女孩,是进入庞家已有4年的党月田,长得十分可爱,白色长裙遮住了下半身,看起来和正常孩子并无区别。庞小双说,月田患有马蹄足内翻,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

    孩子一声“妈”,“妈妈”泪两行

    庞小双说,易月刚进庞家时已有四五岁,却还站不直,更不会说话。庞小双和老伴每天就陪在她身边,跟她说话,逐字逐句地教她认识家中的一切。

    每天,俩人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稍微清晰地喊一声“爸爸”“妈妈”。然而,这一声简单的“妈妈”,足足让庞小双等了两年。当易月艰难地发出“妈妈”这个音时,庞小双热泪盈眶。

    如今,易月依旧不能清晰说出大部分词句,但叫“爸爸”“妈妈”,声音却清晰而又亲切。而庞小双和老伴也练就了特殊的本领,不管易月发音多不清晰,他们都能明白孩子的意思。

    对于月田来说,学习走路更困难。她是双脚内翻,最初连站立都难。庞小双看着发愁,每天都抓着孩子的小手,提着她站起来、坐下去,简单的动作,一天能重复上百次。

    渐渐地,月田知道自己用腿使劲,能抓着“妈妈”的手往前迈步子了。再后来,她能够扶着床边缓慢地走上三五步。

    一年多后的一天,庞小双从外面回屋,看到了让她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幕——月田竟然不借助任何外力,自己从床边向沙发走去。

    在庞小双家等第一批寄养家庭的带动下,北窑家庭寄养工作管理站已经有30多个寄养家庭了。

    孩子很懂事,会关心“妈妈”了

    因为照顾的两名脑瘫患儿中,有一名病情严重,下园村的郭焕英现在的生活很辛苦。

    9岁的党同峰身体情况远不及年纪稍大的党建智,如今吃饭、如厕都需要郭焕英和老伴的帮助。

    刚学会走路时,同峰只知道一股脑儿地往前,叫也不听,碰到墙还要继续。夫妻二人只好在教他走路时一人站一头,当孩子走到一头时,“妈妈”喊着“拐回来”,“爸爸”帮同峰转过身体,继续走。久而久之,同峰才学会了拐弯。

    “孩子们很懂事,建智总是陪着我去医院,路上会用简单的话语安慰我,他平时还常照顾同峰,像亲兄弟一样。”郭焕英说,自己血压高,有时忘记吃药,建智还会提醒自己。在她看来,照顾好这些孩子就是她的光荣任务,一定要完成好。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