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东关大街仍保存着一通石碑,上面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几个大字,由清代雍正年间河南知府张汉书写,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周礼”。孔子十分向往周文化,并且很仰慕精通周礼的老聃。于是,孔子于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千里迢迢来到洛阳向老子学习礼乐。
老子的先辈曾做过周王室的太史、太卜一类的官职,属于中上层贵族身份,老子是世袭的官吏。后来他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室吏,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潜心钻研典籍,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熟知典章制度,对古代礼制十分精通,并且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学说,这种学说以“道”为世间万物根本,因而被后人称为“道家学说”。
孔子当时虽然只有33岁,但已是出名的学者,到大多数地方都是讲学授业,唯独到洛阳,他是向老子求学的。老子在向孔子讲解了周礼后,告诉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他是在劝孔子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
孔子临行前,老子赠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从四书五经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子的话对孔子以后的言行产生了很大影响,“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与“中庸之道”等,都与老子的学说殊途同归。因而孔子由衷地赞叹:“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