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友欢迎余非(前排中)归来 记者 陈占举
摄 | |
□记者
邓超 文/图
核心提示
尼泊尔当地时间5月19日6时33分,请所有爱洛阳的人记住这个骄傲的时刻:45岁的洛阳汉子余非,在这一刻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他是第一个在珠峰峰顶皑皑积雪上留下脚印的洛阳人,也是第一个从珠峰南坡登顶的河南人。(详见本报5月30日A04版报道)
昨日15时许,离家已2个多月的余非终于回来了。他第一句话说的是啥?
1 现场:平安归来,他与妻子紧紧相拥
能成功登上珠峰的人,肯定是硬汉。不过,硬汉也有柔情处。
昨日下午,在洛阳机场,一名身材中等、肤色黝黑的男子推着行李走了出来。机场外大批迎接他的人打出了“珠峰勇士胜利凯旋”的横幅。
他就是余非。从3月28日乘飞机离开洛阳踏上征程到现在,他已经离家2个多月了。
余非径直走上前,与在人群中捧着花静静等候的妻子紧紧相拥。大家看到,他晒成黑紫色的胳膊上还脱着皮。
“你好一点儿没有?”余非第一句话就深情地问。在这2个多月里,他的妻子因病做了手术,为了不让他分心,直到他登顶成功后才在电话中告诉他。
身边的朋友问他,回家有什么感想。余非心直口快:“一路上,我最思念我的老母亲和我的妻子,我急着回来看她们!”
2 解谜:他为何想带着梯子上珠峰
从海拔538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攀爬到8844.43米的珠峰峰顶,余非用了整整5天。在这5天里,他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昨天,余非却一脸轻松地说起登山过程中的“小故事”。
临行前,他写好了遗嘱
“我自愿参加珠峰攀登,如遇不测,和任何人都没关系……攀登珠峰是我儿时的梦想,为实现此梦想我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留在山上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从成都去尼泊尔之前的最后一晚,余非写下的遗嘱。
余非说,他出发之前,对家中75岁的老母亲一直说的是“去国境线探险”,万一自己没有回来,他要把母亲和妻子将来的日子安排好。
出发时,背包里装着梯子
冰镐、氧气瓶……登珠峰的必需装备本来就很多,可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时,余非的背包里还装了一个可伸缩的铁梯。为了将铁梯带上珠峰,他吃尽了苦头。梯子在山下提起来并不沉,但从他一开始在峭壁上攀爬,它就变得像山一样沉重。一直背到海拔6500米的二号营地附近,他才听从队友劝说,忍痛扔下了铁梯。
“珠峰高8844米多,如果我登顶成功,再加上梯子的高度,就能达到8845米多,这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高度!”昨日,余非才道出当初带梯子的原因。
没带备用风镜,他半盲状态摸下山
下山不比上山容易。登顶成功后,余非在顶峰待了近20分钟。此时天已大亮,往下一看,已筋疲力尽的余非感觉腿都软了。下山途中,哈出的气把墨镜弄得很模糊,戴着墨镜根本看不清路,不戴墨镜又很快会导致雪盲。紧要关头,余非对自己将备用风镜忘在山下大本营一事懊恼不已,在半盲状态中摸下了山。经历最惊险的3次岩壁滑坠后,余非用了8个小时才到达距离最近的四号营地。
3 评价:谢觉哉的夫人为他题字,北京邮政部门特制纪念邮简
5月29日,在电话中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后,刚回国的余非立即飞赴北京。他在珠峰峰顶手拿“长城永恒”横幅的照片,让许多人知道了余非的老兵身份。6月2日,在北京一个老兵公益活动中,已是百岁高龄的老红军、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欣然为余非题字。同时,北京邮政部门还为他制作发行了纪念邮简,主题就是“纪念武警老兵余非从珠峰南坡成功登顶”。
连日来,余非成功登上珠峰的事迹,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洛阳网网友“苏亚”说:“作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洛阳人,余非是我们的骄傲。他那种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贴士:登珠峰得要多少钱
实现儿时梦想、成功登上珠峰的余非,让他身边的朋友羡慕、钦佩,也让不少普通人心里产生了想突破自己的愿望。大家很想知道,登一次珠峰大概得花多少钱。
余非说,攀登珠峰,主要有北坡和南坡两条路径。
从北坡攀登,必须办理边防证,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办理,也可以在拉萨或日喀则凭身份证委托旅行社办理。从北坡登顶的花费最少为5万元,有人花费数十万元也未能成功。除了直接选择挑战珠峰峰顶,也可以选择珠峰旅行线路,能游览海拔53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花费数千元不等。
南坡属于尼泊尔境内,由于登山活动多由西方人组织,费用比较高,从几万美元到十几万美元不等。
余非目前是我市一家公司的职员,他这次攀登的费用由一些企业家资助。
|
余非给晚报读者题词:“愿更多的年轻人走进自然,探索未知” |
相关链接
洛阳人曾完成的壮举
洛阳从不缺少勇士,洛阳人也从不缺少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还有哪些洛阳人完成了壮举?
1985年,一个美国人取得我国长江首漂权,但这一举动被认为“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当得知中美联合漂流队将于1986年6月到达长江源头开始漂流时,洛阳青年郎保洛、王茂军、雷建生、张军、杨红林、孙志岭、李勤建和霍学义8人发起组织的“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于1986年5月27日加入到漂流行列,他们想抢在外国人之前先行下水。队员们终于成功漂流长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条鲜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滚滚长江中。
1987年4月10日,以原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部分主力组成的“河南黄河漂流队”成立,开往黄河源头,进行全程漂流探险。同年9月25日,漂流队到达山东垦利黄河入海口,宣告中国人首次完成黄河全程无动力漂流探险。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等人,用珍贵的生命在世界漂流史上写下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