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妍 忻尚龙 连漪/文 记者 张晓理 见习记者 李渊博/图
核心提示
6日至7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会议——2012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优秀新闻论文评奖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24家主流晚报的社长、总编辑等相聚洛阳,对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发展多种媒体,并开辟出多种经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各自城市报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寻求多媒体的突围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评奖之余,大家还纷纷畅谈对古都洛阳的印象和感受。
从读者出发是《洛阳晚报》的重要理念
《新民晚报》原总编辑
丁法章
参加这次会议,让我对洛阳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洛阳晚报》也更加赞赏。
《洛阳晚报》的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工作一丝不苟。在社区、天气等服务信息方面可谓无微不至,十分人性化,真正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了心上。
从读者出发是《洛阳晚报》的一个重要理念,贴心周到的服务、主流媒体的责任,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这一点,《洛阳晚报》当之无愧。
《洛阳晚报》打造出一个纸上的洛阳城
中国晚报协会秘书长
梁秀伟
《洛阳晚报》打造出一个纸上的洛阳城。
一个城市的报纸,是这个城市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手中的《洛阳晚报》,我可以读到这个城市最鲜活的故事,最权威的信息,最深厚的文化。
报纸与城市的命运是相连的,什么样的城市,就一定会孕育什么样的报纸。报纸和城市的气息是相通的。《洛阳晚报》的字里行间透着温情和关怀,可以判断出洛阳这个城市一定充满人文情怀。
这样一份报纸,无论是对报人本身还是对这个城市,都是一大幸事。
洛阳的民营博物馆是洛阳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
《扬子晚报》原总编辑
朱铭佐
洛阳的民营博物馆,是洛阳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
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动漫博物馆……类别五花八门,各个层次的观众都有。文化百花齐放,固然得益于洛阳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也可见一斑。
对城市文化而言,民间的力量很强大,一些民间艺术藏品,丝毫不逊于“官家”。术业有专攻,那些民间收藏家在某个领域研究多年,造诣极深。对城市旅游而言,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让这个城市更有看点,无论游客喜欢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其兴趣所在。通过拉长游客在洛阳的停留时间,对洛阳的周边产业,也是一种促进。
洛阳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严建平
沿着洛阳老城古街散步,走在昔日古都的繁华大街上,遥想曾经有百余位帝王定都于此,这里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一座座古建筑,雕梁画栋的楼阁,一块块青砖灰瓦都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拥有这样一座古城,是洛阳人之福,是天下人之幸,希望洛阳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文化之美。
美哉,壮哉,龙门石窟
《羊城晚报》副总编辑
周建平
碧草茵茵,杨柳婀娜,依山傍水,庄严大气。龙门山上,万佛背倚雄山,面朝碧水,气势恢宏。他们年年月月日日夜夜,见证着茫茫尘世的沧桑变幻,审视着攘攘人间的交替兴亡。美哉,壮哉,龙门石窟!
把细节做好,才能赢得民心
《郑州晚报》原总编辑
王大顺
洛阳发展天天有新篇,各式各样的高楼、商业区、产业园不断出现,值得称赞的不仅是楼高路阔,还有这座城市细节方面的表现力。
我们在洛阳的路旁,看到不少温馨的指示牌,从侧面可以感知,只有从“人”的角度去管理和经营一座城市,才会有这些贴心的服务。细节反映民生需求,把这些细节做好,才能赢得民心。
(下转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