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仁伟 |
|
1 稳定仍是最大的特点
今年的试卷结构和试题设置完全按照近年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的体式命制,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阅读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构成:阅读题包括四大题,其中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表达题是第五大题和第六大题。全卷共六个大题,18个小题,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整个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尤其是第17小题,6年来,新课标卷一直以仿写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查,今年则以图文转换的形式命题,体现了新课标命题的细微变化,对高三备考的教学导向有利,也体现了新课标命题的语言表达板块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
2 个别试题形式有微调
名句默写,考查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初中)苏轼的《赤壁赋》(高中必修篇目)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高中自读篇目)。这些篇目均在考纲所给定的参考篇目范围内,也符合“诗歌”“散文”,“初中少量考,高中侧重考”“自修与必修兼顾”的要求及数量原则。
试题覆盖面广,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依然是试题命制的出发点和导向。第16题仍延续2012年的命题类型和考查形式,考查“补写”。古代诗歌题终于让叫嚷了两年的“陆游热”有了实质性的依托,考查了陆游的词《鹊桥仙》。这些方面的考查具有一贯性,今年与去年试卷考查的侧重点都是一致的。
第17题则体现了命题思路的渐变性,由以前的仿写,变成了今年的图文转换形式。
就文本阅读板块而言,无论文学作品阅读板块巴尔莱塔的《喂自己吃饭的人》(去年是老舍先生的《马裤先生》,这个板块似乎有中外小说交替考查的命制特性),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的《“飞虎将军”陈纳德》,都对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启迪性与引导性,体现的是新课标的人文关怀。
总之,整张试卷基本上属于小坡度慢滚动,微有变化,较为平稳地完成了与新课程新课改教学的接轨,能激发教师教学革新的积极性;整个试卷无论是结构、板块、难度,还是知识、技能的考查与2012年新课标卷相比都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变化,对能力的要求体现了渐变性,让考生一接触就有熟悉之感,有利于树立信心。
3 2013年语文卷
对新高三的意义
出题导向很明确,这点主要体现在命题的细微变化所体现出的对新课标教学导向性和新高三备考的指导性。今年新课标卷的细微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第17题,在此前连续6年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出现了新变化。由6年的仿写变为图文转换,虽说图文转换不是新题型,但也应引起新高三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是作文,虽说仍然采取了材料作文,延续了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但是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故事性材料”变为“现象表述性材料”。这种材料实质的变化,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完成了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命题内涵和形式的改革,对教学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指向性,是一次亮点突出的命题。
这种命题形式有三大特点:一、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作性好,可更好地满足高考语文对学生的检测;二、今年的作文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性,能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考生,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三、能体现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热点但不直击热点的一贯策略。
材料中那“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不正如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我们的国家发展渐入佳境的现状吗?但我们又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要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需要“勇气”。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可以说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技术,这需要我们不瞻前顾后,不裹足不前,下定决心,有计划地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因此,作文的立意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应联系社会实际,切不可对主流审美情趣进行颠覆或扭曲式解读。
(本文作者系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首届名师、市优秀教师、洛一高高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