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1版: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导读
“蛟龙”号首次造访南海冷泉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3 年 6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蛟龙”号首次造访南海冷泉区
下潜深度约1400米,发现大量海底生物
“蛟龙”号正在上浮
    □据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7日16时30分左右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3名潜航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

    据介绍,这次下潜是工程下潜,超额完成了预定下潜任务:一是验证了潜水器技术状态非常良好;二是对潜水器长基线定位系统的试验非常成功,潜水器具备了“指哪儿打哪儿”的能力;三是锻炼了潜航员在海山地形环境下的驾驶技能,潜航员操控潜水器从山底一直爬到了300多米高的山顶。

    此次任务的总指挥刘峰说:“在此次任务中,载人潜水器第一次在南海海域探访冷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贻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17日9时37分,“蛟龙”号被布放到水中,17分钟后,潜水器注水完毕开始下潜。约1个小时后,潜水器抵达预定作业点,深度约1400米。此后,潜水器进行了4个小时的水下作业,其间给水面发回了4张照片,内容包括冷泉区碳酸盐、贻贝床上附着的蜘蛛蟹等。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

    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搭载首位“乘客”下潜,这位“乘客”是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下潜区域仍然是17日“蛟龙”号下潜的南海冷泉区。

    相关链接

    南海冷泉区

    □据 人民网

    南海有一片不为人了解的地带——冷泉区。

    “宽阔的洋面其实是贫瘠的,像沙漠一样,生物量不大,但冷泉区很特殊。”海洋生物学家邱建文说,冷泉生物是一个独特的群落,完全不同于海洋表面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生物群。

    冷泉区的海水温度并不低于周边海水,往往还要更高一点。从冷泉区渗出的物质多为甲烷。而此处最重要的生物,是一种可以吃甲烷的古菌。

    研究生物地球化学的科学家杨群慧说,古菌不是细菌,而是一个古老的生物分支。冷泉区的古菌可以吃掉甲烷,同时生成碳酸氢离子以及硫化氢。这个生化过程不仅支撑冷泉区内独有的生物链,也造就了特殊的沉积岩种类。

    南海冷泉区吸引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是因为它的奥秘还没有被人揭开。目前,全世界各海域发现了几十个冷泉区。在中国,已发现的冷泉区只有一个,就在南海的东北部。我国的科学家,期望在南海冷泉区发现新的物种以及物种共生的独特方式。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