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携新专辑《盛开》亮相北京的“国际天后”李玟,谈起当《中国梦之声》导师的经历时坦言,自己并不爱哭,最爱哭的是韩红 (据金羊网) |
|
今年以来,多档音乐选秀节目占领了各电视台大量的荧幕时间,令喜爱音乐的电视观众眼花缭乱。多位音乐界人士表示,在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创意、导师、选手成为选秀节目收视率战场的“必争之地”。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选秀情节像“宫廷剧”、明星导师遭过度炒作、选手疲于奔命等怪象也日益凸显。
【节目】
形式雷同,创新迫在眉睫
盲听盲选、组队PK、与导师同台献唱……从“好声音”到“最强音”,声音选秀节目扎堆出现,形式、内容大多如出一辙。在各种高端音响设备“武装”的选秀节目集中轰炸之后,观众的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节目创新迫在眉睫。其中,《中国梦之声》的清唱模式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的“新民歌”让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梦之声》中,选手们或捧着吉他弹唱,或完全清唱。有音乐界人士评论,在目前外表、声音都能包装的时代,清唱模式虽规则残酷,却还原了歌唱的本质,也保证了入选选手的质量。
另一档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则定位“新民歌”主题。该节目导演刘欣云说,这档节目确切来说不是一场选秀,其目的不在于选出冠军,而是更偏向于“新民歌”的创作。
不过,一些音乐人也担心,清唱、民歌等创新在市场化、流行化“无形之手”的影响下难以坚持。《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第一季冠军木江子组合的老师张岚就曾表示,原生态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条件,但这显得与时代飞速发展格格不入。
【导师】
娱乐观众,不“秀”白不“秀”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与早几年的选秀节目不同,目前在各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评委的嘉宾越来越大牌,为尽可能地制造“声响”,这些明星导师、评委成为各节目炒作的重点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手的表现往往显得默默无闻。
“凡是歌手演唱都快进,专看评委掐架,”一名网友谈到一档选秀节目时说,“就像在看一部‘宫斗剧’。”也有网友表示,看完节目之后,自己对选手的音乐、舞台表现毫无印象。
在一些选秀节目中,导师为争夺学员或明争暗斗,或反目成仇,导师现场飙泪、发怒离场,嘉宾场外被曝绯闻……种种充斥着“冲突”“八卦”等元素的内容铺天盖地而来。
针对这些现象,老狼认为,现在的音乐更娱乐化,更偏向消费,电视音乐节目最重要的是给观众带来乐趣。
“导师是不是音乐人、有没有资质不再重要。”音乐人小柯认为,现在的音乐选秀节目重点已不在“选秀”。
小柯曾创作出《北京欢迎你》《因为爱情》等多首音乐作品,目前他也在一档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和队长。针对泛滥的选秀节目市场,他表示,这些节目实际上是包括选手和导师在内的真人秀,严格说是为了“看起来好看”,而“专不专业不重要,性情很重要,位置很重要,出现这种变化也是观众选择的结果”。
【选手】
平台太少,“脚踏多条船”不奇怪
在不少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名单中,前“超女”学员、“花儿朵朵”学员、“好声音”学员并不鲜见,其中一些选手在业内小有名气,一些知名选手“跳槽”甚至能在网站娱乐板块博得不低的点击率。
选秀选手四处跑场参赛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这本身不是选手的错,而在于给音乐人提供的平台太少。”小柯说,如果音乐人坐在家里创作,在版权保护下,通过良性的商业机构运作也能成为歌手的话,他们就不会如此集中在选秀这条路上。
对于选秀选手“脚踏多条船”,业内人士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中的弊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小柯说,选手在舞台上大多翻唱他人作品,获得荣誉、经历虚假繁荣之后,最终销声匿迹。“音乐人最终留下的应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声音和形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