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晚报记者请黄镇东老人看淞沪会战相关画册 |
|
(上接A17版)
4 《洛阳晚报》《合肥晚报》联手,帮他们续黄埔同学缘
查询军毯来历时,董金斗曾在网上查阅资料,意外得知《合肥晚报》曾报道过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六期毕业生黄镇东的事迹。洛阳晚报记者多方努力,找到该文作者——《合肥晚报》首席记者李磊。李磊拿着《洛阳日报》请黄镇东老人鉴定,老人说,这条军毯能保留到现在十分不易,自己辗转多地抗战,除一个在黄埔军校时使用的饭盒保留至今,其他物品均已遗失。
听说董元祥是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同期同学,黄镇东唏嘘不已。老人年龄大了,很多事情记不清楚。老人的儿媳妇说,老人前几年,曾经提过“董元祥”这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董元祥对自己在抗战中的从军经历闭口不谈,不要说别人,就连儿女,对于他在抗战中参加过什么战役、获得什么军衔都一无所知。作为儿子,董金斗特别想知道父亲当年的从军经历。
一条美国军毯、一个德式饭盒,意外地连接起跨越74年的黄埔同学情。洛阳晚报记者和合肥晚报记者商议,由洛阳晚报记者、“失败的匈奴”陪着董金斗,到合肥看望黄镇东老人。《合肥晚报》对此事非常重视,专门派出采访车,由首席记者李磊、马启兵陪同我们去看望老人。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5 臂力惊人,黄镇东曾双手拧断鬼子脖子
“你们年轻人,要学点儿功夫。”黄镇东老人攥紧拳头,突然高声说。
黄镇东从小就喜欢练武,在柱子上绑上千层纸,用来练拳,练出了惊人的臂力。
1937年的淞沪会战,老人是国民革命军18军67师201旅的一名少尉排长,在该旅奇袭月浦的战斗中,黄镇东用双手突然攥住一个日军哨兵的脑袋,硬生生把他的脖子给拧断了。虽然奇袭月浦战斗取得了胜利,但201旅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该旅旅长蔡炳炎将军在陆家宅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因病卧床的黄镇东老人的枕头边放着一把铁锤,床边则放着一把铁榔头。老人的小儿子黄先奎说,这是老人用来防身的“武器”。
因腿骨摔断,98岁的黄镇东已卧床两年,但老人说话依然铿锵有力,处处透着军人的豪气。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溜进老人独自居住的小屋,九旬老翁一声大吼,吓得小偷撒腿就跑。从那以后,老人的床边便多了一把铁榔头,老人攥着榔头,瞪大双眼说:“谁敢进来,我一榔头一个!”
(下转A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