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颖(左二)和她的同学 |
| 王颖 (本版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
|
■开栏语
这是一个毕业的季节,也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季节,更是一个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季节。从今日起,本版推出“毕业季·求职记”系列报道。
刚从大学毕业,却有许多人马上面临“失业”。找到工作的、找不到工作的都要活,擦干眼泪,不要轻言放弃。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学子们大胆往前冲吧!《洛阳晚报》为你们加油喝彩!
在热映的电影《小时代》中,女大学生林萧在毕业前夕谋到了著名杂志社老板助理的差使,她的闺蜜“弹冠相庆”,宛如中了500万元大奖。这可能是这部无处不夸张的贵族式电影中唯一不夸张的场景。
目前,同宿舍5个人,除了我,一个专升本,另外3个人还在找活儿干……”洛阳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王颖说话时表情复杂。
这个纯真的女孩儿,刚刚揭开人生的新篇章。这一章掀得艰难:在经历了数度求职被拒的尴尬之后,她才在一家媒体谋得了一块“待定”的立足之地——所谓“待定”,就是工作单位视其表现,可能请她留下,也可能让她走人。
1 求职信每次只写四五份,一张纸也不浪费
现实人物:王颖,24岁,洛阳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
人物特征:勤奋,积极,朴素,坚忍
电影参照:《小时代》中的林萧
王颖今年24岁,圆润可爱,笑靥如花。她是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学生。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多半会成为历史老师,王颖是个例外。
“我大一时就是学生记者,经常向校报投稿;大二下学期,我当上了校报记者团团长;大三时,我被校学生处聘为外聘老师,负责宣传工作。”纵观其成长轨迹,可见王颖在校期间十分活跃,鲜活的新闻比冷冰冰的历史更能吸引她的兴趣。
大概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王颖开始筹备求职——距离毕业还有一年,这时动手已经有些迟了,她的同学们比她行动得早。在校园里,似乎有个约定俗成的共识:谁下手早,谁的就业机会就多。
王颖把自己在校报上发表过的文章整理成册,附上自荐信,开始四处求职。她是一个有心的姑娘,针对不同单位的不同需求,每次写的求职信内容都有所偏重,每次只写四五份,这样即使不被录取,也不至于浪费纸张。
“我曾去省内好几家新闻媒体试过,可是没被录用……”旁观者无法想象,在过去的一年里,王颖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打击。她轻描淡写地述说着她的遭遇,口气略带嘲讽,不掺杂任何评价,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这是与她同时毕业的千千万万同龄人的求职写照。为了谋职,所有人都得忍住眼泪,各显神通。她没有什么好感叹的,也没有工夫去感叹。紧接着,她又去其他单位碰运气,“投出去的简历数不清,只要有机会我就去试”。
2 不让我应聘?想尽办法争取机会
现实人物:小花(化名),23岁,郑州大学应届毕业生
人物特征:无背景,无后台,无“拼爹”可能,机会全靠个人争取
电影参照:《小时代》中的南湘
小花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她觉得自己的求职经历太富有戏剧性,怕被别人笑话。
在她看来,她的大学生活就是一个笑话。在中学时表现出众的她,到了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仿佛被淹没了:考试成绩永远中不溜儿,社团活动永远不见她露面,宿舍里的女生似乎在刻意地孤立她,同校的男朋友也不英俊潇洒……总之她郁郁不得志。
“我没有刻意想过将来干什么,随波逐流呗。大四下学期,我们宿舍的女生差不多都找到工作了,我才开始行动。”所幸“郑州大学”这个闪亮的校名,为她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她们宿舍的女生,几乎都在毕业前夕找到了工作。
“那天,我正窝在床上看科幻小说,老家的发小打电话跟我说,洛阳一家大公司正招聘,要我去试试。我就弄了一份简历。”这是小花所投的唯一的简历——用钢笔书写,个人特长一栏写的是“擅长做菜”。她讨厌千篇一律的复印稿简历,存心与众不同。
等她赶回洛阳,招聘报名已经截止,人家不让她投简历。小花并不气馁,她直接找人劳科科长面谈,落落大方且极为诚恳地申明自己的优势,声称“公司要是让我留下,我必定让公司为我骄傲”。“科长没见过这么胆大的,破例准许我参加第二天的笔试。结果我以笔试、面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用了。”这漂亮的一仗,出了小花郁积了4年的恶气,“目前是见习期,我是这一批录用的人里表现最好的,肯定能留下!”
“名校毕业是筹码,但如果做不好事,人家才不会给你饭碗。努力争取也很重要,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如果我没有去找人劳科科长,也许就错失了这次机会。”小花总结经验,认为自己之所以能一击即中,一是有点儿运气,二是有不放弃的勇气,三是因为所谋职位正是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因此如鱼得水。
3 等着瞧吧,爱笑的姑娘运气不会差
现实人物:文新(化名),24岁,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生
人物特征:富二代,不求职也不会饿死
电影参照:《小时代》中的顾里
文新是王颖的校友,很低调的校友,低调到王颖并不一定记得她,更不知道她的老爹是洛阳的大款。
与人们想象中的富二代不同的是,文新并不飞扬跋扈、自私娇纵。相反,她礼貌和善,大学四年,跟同学们处得很好。在室友纷纷和男朋友花前月下的时候,文新在自习室苦读,全力考研。遗憾的是,考研挺难,如王颖所言,“当年系里有30多个人考研,考上的只有八九个”。文新落榜了。
她爸要她回家族企业接班,文新不愿意。她想当老师,但因为专业不对口,且没拿到教师资格证,屡屡被拒。日前,有一所民办英语培训机构勉强同意接收她,月薪1500元。文新的父母认为那是“浪费生命”,但文新很满足,“洛阳消费水平不高,省着点儿用,这份工资够用了”。
文新与其他富二代也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不知人间疾苦”:因为没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总怀赤子之心,认为人间皆是真善美,脸上总洋溢着甜甜的笑。这单纯温暖的笑容,使得她那不太漂亮的脸蛋多了几分迷人魅力。
有人说,爱笑的姑娘运气不会太差。文新的运气很好——即便将来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有家族企业这条后路,她也衣食无忧。
文新的校友王颖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儿。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同样爱笑的王颖,进入该媒体的青年记者训练班,并担任班长。
王颖的QQ签名是“热情拥抱生活”。是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
请看下期:初涉职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