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7个村落榜上有名。这17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内涵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记者将带您一一探访它们的“前世今生”。
从洛宁县城往东北方向走十多公里,就到了东宋镇的丈庄村。这里有程氏旧宅,当地人称程家大院,系清康熙年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的故居。程福亮,字大功,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第二十二代孙。
程氏旧宅历经风雨,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一座砖雕门楼和一座被传为绣楼的三层炮楼。
前世
清代,战功赫赫骁骑将军的宅第
关于程氏旧宅的主人,其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骁骑将军程福亮,一说是淮安知府程懋,当然,有一点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后裔。
前几天,当我们来到丈庄村时,53岁的村支书程好民就坚持“程懋说”。
他说,宋代这里叫郑家庄,明正德年间,程颐的第十二代孙程仕谦从嵩县田湖迁来,郑家庄遂改名为程家庄,后来又改为丈庄村。“清朝时,程家后人程懋任淮安知府18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有人却诬告他贪污受贿。康熙派人到淮安调查,发现他80岁的老母亲还每天织布,家人吃的是玉米糊,深受感动,便动用国库,仿照京城四合院的样式,为他在老家建起这座大宅院。”
如今的丈庄村有村民3000余名,其中多数是程氏后裔。应该说,程好民的说法代表了很多村民的观点。
不过,认可“程福亮说”的人更多。洛宁文史学者曲少波就在《程家大院话总兵》一文中分析,康熙仅为理学夫子们题过一块“学达性天”的匾,这已很不容易了。想让他为官居“五品”的淮安知府拨款划地、营建住宅,几乎不可能。倒是程福亮平叛有功,屡受嘉奖,皇帝恩准他自建住宅的可能性更大。
程福亮,字大功,是程颐的第二十二代孙。他“岸负奇气,善射能文”,曾镇守西安、潼关一带,因平叛有功晋升怀庆总兵,兼兵部武库司郎中和兴安挂印总兵。在清代,总兵可是汉兵(绿营兵)的高级武官,平时镇守一方,遇战事则挂印出征,称挂印总兵。
因战功赫赫,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程福亮被敕封为骁骑将军,荣及三代,父、祖均获封。他还将程颢、程颐的著作50卷呈康熙御览,获赐“学达性天”之匾。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69岁的程福亮因病去世,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而他的儿子程懋是一名文官,在淮安知府任上干了18年,也颇有声望。其实想一想,无论程氏旧宅是怎么来的,这父子俩都算是它的主人,对不对?
今生
雨中,岁月掩去了旧时的荣光
程氏旧宅就在村边路旁,东西五座宅院,中间有二程祠。这是一片占地20余亩的古建筑群,原有房屋140多间,如今东侧三座宅院损坏严重,只有西侧两座宅院保存较好,里面还住着几户人家。
我们先去看二程祠。它离大路很近,但因为下雨,院子里泥泞不堪,草丛中偶尔还会跳出一只蛤蟆,显得十分荒凉。祠前廊下有两三通古碑,保存相对完好,有清康熙年间的,有清乾隆年间的,记载着其初建及重修的历史。
因年久失修,二程祠早已破败,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就在我们细看碑文时,不知砖块还是瓦片从檐上破洞处掉落,令人心惊,只有祠中的程颢、程颐二夫子塑像仍面不改色,端坐如初。
据程好民介绍,目前程氏旧宅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当数西侧一处宅院的砖雕门楼,还有一度被传为绣楼的大炮楼。
离开二程祠,我们顺路去看砖雕门楼。它是西侧一座宅院的二门,雕刻精巧,雅致大方。“福禄寿”字样镶嵌在门楼上方,两侧是“勋著汉淮名臣世第,派分伊洛理学家风”的对联,整体就像一件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而院里住户天天从这门楼下走过,倒也淡然。
程氏旧宅的五座宅院都是三进院落,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最西侧宅院后边那座大炮楼高14米,青砖到顶,是整个建筑的“制高点”。我们走进仅容一人通过的低矮门洞,发现炮楼共分三层:第一层为三间砖窑,两旁有暗室;第二层和第三层分为五间,都是板上铺砖。楼梯极窄,且造有封口,墙体厚实,窗户极小,犹如碉堡。
“以前说是绣楼,其实这是一个防御工事。”程好民说。如此说来,倒也符合程福亮的武官身份。只是今日的程氏旧宅历经风雨,岁月已掩去了它昔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