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冕 |
| 孙冕为本报题词 |
|
孙冕,195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今年60岁。他是国内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重量级杂志《新周刊》的创始人,是国内媒体圈的“大腕”。平顶山之行的3天里,头发花白的孙冕踏泥泞、访老兵,看到老兵凄凉的晚年,他数度落泪;听说老兵的生活无人照看,他悄悄拿出随身携带的5000元钱……他说,在援助老兵这条路上,他是名60岁的“热血青年”。
对老兵,他有特别情怀
洛阳晚报:从媒体上看到,您关注抗战老兵,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孙冕:我父亲曾经上过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下定决心要走救国之路。但后来他得了脑膜炎,耳朵聋了,就回到故乡。因为曾经是国民党,父亲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蹲过牛棚……这段记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0年时听朋友们说起老兵,还给了我一个老兵的联系方式。我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老人的女儿。听了我的意图后,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她说父亲叫刘庸诚,因为曾经是国民党的老兵,两个哥哥把父亲抛弃了。自己出嫁了,帮不上太多的忙,只好把父亲送到敬老院。
听她说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决定要捐助这位老人。
第二年的3月14日,老人的女儿发短信说父亲不在了。说是我的援助,让她父亲在最后的半年里得到了做人的尊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尽心意,他要为老兵养老送终
洛阳晚报:从2011年起,您开始和志愿者们一起实地探访老兵,不辞辛苦,为什么要这么做?
孙冕:自己去探访,是想亲眼看看老兵们需要什么。第一次从湖南探访完,我就觉得,这些老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把探访当作一般的慰问,要给他伙食费,让他有吃有喝;对那些子女不孝顺的,要给他请保姆;对那些痴呆没人照顾的,要把他送到敬老院;房子塌了,要给他修房子;若老人不在了,要像他的孩子一样为他送终。
助老兵,他是60岁的“热血青年”
洛阳晚报:您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抗不住,会变卖家产继续援助老人?
孙冕: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一定要有胆魄去做这件事。
洛阳晚报:您说自己是热血青年,这让我们惊讶,您毕竟是60岁的人了。
孙冕:我绝对是热血青年。这些年我走访的老兵有200多个,投入的钱有好几十万吧,反正工资都捐到下个月了。做这种事情,一定要有激情,否则就干不了。你看这次活动,短短几天时间,中欧同学会就募集了600万元,他们都是年轻人,都非常有激情。
志愿者手里的老兵联络图,就是他的“作战图”
洛阳晚报:在援助老兵上,您以后还有什么计划?
孙冕:这条路我要一直走到底,志愿者手里的老兵联络图,就是我的“作战图”。
我们手头现在掌握的老兵有3000多个,虽然很多人在努力,但还是觉得来不及,因为老兵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我想呼吁各个职能部门都来关注这些老兵,老人们等不起了。
寄语《洛阳晚报》:报道民众的呼声,成为民众的传声筒
洛阳晚报:作为媒体人,对我们这些平媒同行,您有什么建议?
孙冕:要跟上形势。现在虽然是互联网的时代,但只要关注民生,报道民众的呼声,就有读者,有一定的读者量,发行量就会上去。
洛阳晚报:老爷子去过洛阳吗?
孙冕:20多年前去过,是跟程琳一起去的。
洛阳晚报:洛阳现在变化很大,我们开发了新区,城市既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现在每年举办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是全国性的节日。
孙冕: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的城市,我一定会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