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通存通兑被叫停,实在无语。这是银行利益与百姓便利的博弈,最终双方“同归于尽”。
5年前,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通存通兑业务。储户在银行间进行存款转移不需要手拿现金,“一折一卡走天下”的便利实在是好。
可是,叫好并非叫座。该业务的手续费较高,使得“便利”的成本挡住了“便利”的通道。再加上ATM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以超低手续费或者免费的方式迅速抢滩,通存通兑寿终正寝已成必然。
痛定思痛,通存通兑是否必死无疑?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通存通兑不是没有市场。尽管崛起的电子银行大面积抢滩市场,但是,仍然有很多50岁以上的中国大妈、中国大伯对这些数字化、智能化的财富转移方式望而生畏,他们更希望通过通存通兑来减少路途的奔波与携带现金的不便。
诚然,银行提供通存通兑会产生各种服务成本,包括人工、机器、软件等各方面的投入,收费无可厚非。但是,收多少合适是一个利益与服务理念的考量。直白地说,银行若把手续费看成盈利点的话那真是太低智商了,银行是在存贷款利率的差价中获利的。若某一银行将通存通兑的手续费取消,那么,中国大妈、中国大伯为何不把钱存进来呢?这才是银行的利润源。
通存通兑死在了手续费上,这就是手续费的负能量!它不仅减弱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也影响了银行的形象:什么钱都赚。为了赚钱,银行挖空心思地给自己的客户制造麻烦。
通存通兑能活过来吗?可以。技术不是问题,需求不是问题,只要把手续费取消或降至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作者系市金融专家委员会主任、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河南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