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传诸子百家文 冀国学救国难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7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传诸子百家文 冀国学救国难
一纸“启示”述河洛国学专修馆往事(上)
《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
晁会元
    □记者 王妍 见习记者 余子愚 实习生 张亚南 文/图

    核心提示

    昨日,记者从网易新闻获悉,自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近40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其实,早在1933年,一个以宣传国学为主的河洛国学专修馆就在洛阳成立。

    让我们跟随一纸珍贵的《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探寻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往事。

    1    一页故纸,见证国学往事

    一纸发黄的“启示”,因年代久远,越发轻薄发脆。然而“启示”中的一个个人名却分量颇重,闻之如雷贯耳:

    张继、张钫、刘镇华、许鼎臣、林东郊……这其中有身居国民政府要位者,有声名显赫一方者,有学识渊博一代大儒者,他们聚于一堂,是为了共同筹建河洛国学专修馆。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在我市著名收藏家、白河书斋传承人晁会元先生家中,见到了这张《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局部有残损)。这页纸长62厘米、宽28厘米,正文竖排共21行500余字。正文详细记述了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发起缘由,左侧附有发起人名单。

    据政协洛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纂的《洛阳文史资料》记载,河洛国学专修馆是民国期间在洛兴办的一所宣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学馆。该馆创建于1933年,1937年遭日军轰炸后停办,兴办期间曾会集河洛名儒在此传教授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独立、专业的官方国学教育机构仅有两家:无锡国学专修馆和河洛国学专修馆。无锡国学专修管几经变革,发展成为今天的苏州大学,而河洛国学专修馆却昙花一现,文字记载也寥寥无几。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占据了学校教育的主流地位,洛阳为何要办一所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馆?除传授国学外,该馆还被赋予了哪些使命?这张《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或许能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更多信息。

    2    开篇第一句:“天之祸中国剧矣……”

    《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开篇疾呼:“天之祸中国剧矣!中国受盗贼夷狄之凌侮亟矣!中国人人之欲起而救中国,救中国之民亦迫矣!群以为今日国学有存在之至要,以然动于中应当世之需,起而规随……”

    “‘剧矣!’‘亟矣!’‘迫矣!’开篇词语气激扬,揭示出当时的文人政要希冀国学救国之迫切心情。”晁会元先生说。文章还以人体比国体,称国家病重,根源在于失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若重拾国学,将重固国本,抵御外侵。

    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和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步步失落。加之外来侵略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传统价值体系面临瓦解。很多人认为这与传统文化的失落有着直接关联。

    1931年9月,国民政府的对外教育交流成果——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华,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县等地考察教育,并于1932年12月递交了《中国教育之改进》报告书。报告书指出:“外国文明对于中国之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机械模仿却是危险的。……中国为一文化久长的国家。”该报告极力主张中国的教育应构筑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基础上。

    《中国教育之改进》一书于1932年年底正式出版发行,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此后,国学教育运动在中国教育界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1920年,无锡国学专修馆创建,国学大师唐文治担任馆长,宣布“以救正人心,复兴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为本”的讲学宗旨。金陵大学开设国学特别研究班,加设国学课程,藉以培养国学人才。国立几所综合性质的大学均在国文系、史学系中设立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机构。中小学课程中也出现国学文章。

    1933年,国内第二所专业、独立的国学专修馆在洛阳创建,中州名儒许鼎臣担任馆长。创建时,该馆向创建人及社会各界发放了这张《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

    3    昔日大儒讲经处,在今中州路上

    据《洛阳文史资料》记载,河洛国学专修馆馆址位于“洛阳老城集道街的西北侧,其后门临乡范胡同,斜对古香巷”,即今中州路上市第六中学、市第三十中学所在地附近。

    国学馆坐北朝南,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三间、山门三间、小楼三座、六角石柱亭一座、石柱亭两侧有东西厢房12间。“中小楼室内悬黑板,设教案,中置条凳三十余根,是即所谓‘讲坛’者。”两侧厢房中众先生各有其办公教育场所。

    院内“老槐参天,虬干挺拔。窗前盛栽美人蕉,花高过窗,每遇秋雨连绵,淅淅如碎玉声,为书舍增添不少情韵”。曾在此求学的老人杨文正在回忆录中说,国学馆“地虽接近闹市,然一到馆院,则备极幽静,判若两个世界”。

    国学馆创办后,聘请许鼎臣任馆长(后由杨思温继任),主讲有周维新、阎永仁、叶连三等。 这几位讲学者都是前清举人,代表着当时河南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许鼎臣谈经说道,沿朱溯孔,时人推为“中州儒宗”。周维新是洛阳有名的书法家,虽苍颜皓发,但步履矍铄,“每日助临鹅池,掖修勤勉”。阎永仁须眉霜白,少年中举,曾游学日本,抵掌谈天下事,学贯中西。他主讲《周易》、《近思录》,国民党航校教育长的秘书也慕名前来听课,从无间断,一时传为美谈。而叶连三的讲学,泛经涉史,纵论诸子百家,时人谓:“听叶老先生一席课,可以打开自修万卷书窗。”

    如此“名师阵容”的国学馆在洛阳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时间前来听课者络绎不绝。老先生们虽多已白发苍苍,但思想开明,见地不同凡响,基本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在讲授国学知识的同时,“每每语及时务”,给学生们的启发颇深。

    据杨文正回忆,学生出馆之后,大都本着学以致用,或入黄埔,或进航校,或上抗大,或教学,或从医,各尽所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1937年12月12日,日军轰炸洛阳,炮弹击中河洛国学专修馆,不久,专修馆停办。1940年,国民政府洛阳行署专员李杏村将国学专修馆改为县志馆,聘孙贡九为总纂,始修县志,辉煌一时的河洛国学专修馆从此不复存在。

    洛阳文史学界认为,河洛国学专修馆虽存在时间不长,却为河洛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国学馆学生中后来在党政军界及文化界有成就者甚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鼎臣、周维新等人的道德学问及学术成就,今天很多大学教授也恐难比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