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借东风,行都兴起国学热
历战火,古城难圆文人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7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借东风,行都兴起国学热
历战火,古城难圆文人梦
一纸“启示”述河洛国学专修馆往事(下)
    □记者 王妍 见习记者 余子愚 实习生 张亚南 文/图

    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河洛国学专修馆首任馆长许鼎臣先生被认为是该馆的发起人。有关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史料记载中,不少地方都提及国民党政要经常来往于此地,有的还亲自讲学。《洛阳文史资料》中记载:“诸学董如刘雪亚(刘镇华)、张钫、李肖兰等过洛,辄来造访。”这些“学董”与河洛国学专修馆有什么关系?一个国学馆缘何能影响到国民党军政高层?

    1    张继牵头,多名国民党军政高层参与

    我市著名收藏家、白河书斋传承人晁会元先生收藏的《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虽部分有残损,但左侧的发起人名单却为揭开谜底提供了重要参考。

    纸张左侧一组竖排人名正中,写着“发起人张继仝启”几个大字。张继名字右侧,依次是刘雪亚(刘镇华)、张伯英(张钫)、武奇峰、王次甫、许石衡(许鼎臣)等20个人名。左侧为万纯庵、杨仙乔、林荠原(林东郊)、郭芳五,4人名次左部分缺失。(见上图)

    “按照惯例,最主要的发起人姓名位于名单中间,其余名字按重要性依次向两侧排开,两侧人物数量均等或相近。依此推断,左侧的名字也应是20人左右,发起人一共41人。可惜在我收藏这张‘启示’前,名单左侧已经缺失了。”晁会元说。

    即使纸张残缺不全,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发起者名单中窥见河洛国学专修馆成立时声势之浩大以及后来影响之大。

    主要发起人张继,先后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司法院副院长、中央立法院院长等要职。其右侧的刘镇华,乃是原镇嵩军的统领,后担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等职务。新安县人张钫,乃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抗战爆发后任第一战区预备总指挥,民事参议院副院长、院长。洛阳老城人林东郊,清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吉士,人称“洛阳翰林”“大学士”……

    “由此可见,后来流传的河洛国学专修馆是由许鼎臣先生发起创办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当时,国民政府高层已直接参与到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创建中。”晁会元说。

    2    那一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学教育运动在人们对“西学东渐”的反思中逐渐兴起,这是河洛国学专修馆创办的时代背景。而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直接促成了河洛国学专修馆创办时的众多要人参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使1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长江门户上海,企图占据上海进而威逼南京。当夜,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立即迁都洛阳,积极备战。

    1月29日,南京至洛阳增发了多次特快列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及1000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由南京出发,于次日抵达洛阳。在迁都过程中,张继作为西京筹委会委员长,不断往来于洛阳、西安、南京和北平(指北京)之间。

    而此时,举国上下,“国学救国”之声日益高涨,在行都洛阳兴建一所国学馆,也成了自然之事。且洛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不乏知名文人,师资、人才都不是问题。

    或许历经了数次会晤与商讨,张继偕一些发起人将这篇《河洛国学专修馆缘起启》昭告于天下。意为,国体与人体有相似之处,根正气足方可强盛。国学之厚重可培养英才俊杰,可祛除人自私自利之心,可教导人们修身治国之道。“河洛一隅国学之发展,即可以觇(chān,窥视)中国运祚之隆昌矣”,这将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创建目的表露无遗。

    3    历沧桑,洛阳无锡俩国学馆归途迥异

    河洛国学专修馆与1920年创办的无锡国学专修馆,可谓民国时期国学教育运动的两支奇葩。然而时过境迁,在历经战乱、人员更迭等社会变革后,两个“姊妹学馆”有了不同的命运。

    1930年,无锡国学专修馆改名为无锡国文专修学校,这是本质上的改变,它由一个“学馆”跨入了大学,教育制度也步入正规,影响范围也更广。

    1949年无锡解放后,该馆改名为中国文学院,为了适应培养现代教育人才的需要,该馆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了不少变化,除国学等重要典籍的阅读研修外,还增设了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等许多课程。1952年,该馆在全国院系调整后并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其“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传统得以保留,迄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而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发展却一再受阻。随着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计划的改变,洛阳城市影响力的减弱,名流政要对河洛国学专修馆的关注日益减少。在此执教的前清举人们,或因病亡故,或年老体衰而力不从心。1937年12月12日,日机首次轰炸洛阳,位于闹市区的河洛国学专修馆屋塌墙倒,之后数次轰炸均在劫难逃,被迫停办长达4年之久。

    1940年,国民政府洛阳行署专员李杏村将河洛国学专修馆改为洛阳县志馆,始修县志。至此,曾盛极一时的河洛国学专修馆不复存在,令不少河洛学士扼腕叹息。

    对此,后来的研究者认为,两所国学馆的命运之所以天壤之别,一是在动荡年代,无锡国学专修馆一直不曾停办,其核心部分始终保留;而河洛国学专修馆受社会变革、战乱的影响较大。二是在不同社会阶段,无锡国学专修馆都主动顺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符合历史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而河洛国学专修馆却无暇顾及这些。三是无锡位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辐射范围之内,可持续得到全国名流政要的关注与参与;而河洛国学专修馆则在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计划改变之后偏于一隅,缺乏支持引导。

    虽然河洛国学专修馆未能完成创建之初被赋予的“教化国民,拯救国难”的重任,但它为民国时期洛阳的文化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