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对6月20日钱荒的“月祭”,央行选择了7月20日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似乎印证了几种说法:央行对钱荒是有预见的,并且有意让这几个大商业银行慌乱一阵;这几个大商业银行确实“差钱儿”;这些“差钱儿”的银行确实没有考虑如何来规避“差钱儿”的风险;现在应该让市场来“教训”银行了。
看起来央行这次松绑行动是给了银行自主的利率决策权,它可以“任意”地将贷款利率定高或定低。可是,观察这近半个月的动静,银行业却没有即时的反应。似乎是捆绑的绳子松了,可大脑还未清醒、手脚还在麻木。
这个大脑没有清醒的主因之一,我想可能是银行很少想过,从没有尝试过这种“自由”:自己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预判,在某个时点上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这个大脑没有清醒的主因之二,我想可能是银行很少想过,从没有遭遇过这种“市场”:他们贷款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将会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是一个在我国银行历史上颇有标志性的拐点:以国家和政府为本位的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可以休矣;原有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可以渐远;惯性的操盘模式和服务架构可以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和企业为本位的价值理念和管理理念;面向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充分竞争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操盘模式和服务架构的重建。
尽管企业还没有在这次规制调整中得到红利,市场在这次规制调整中没有掀起波澜,银行还没有在这次规制调整中做出系列动作。但是,这在思想上是一场解放运动,它带来的必然是行动上的开放。
不少人担心,这种金融的开禁会使金融震荡加剧、金融风险元素累积,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当然,任何一种金融举措都是双刃剑,任何一种金融产品都有利弊,而两利相权取长利、两弊相权取短弊则是最优的选择。
站在这个拐点上回眸过去:国内的多数银行是国家的、政府的,经营的是国家的财富,满足的是政府的需求。站在这个拐点上眺望未来:未来的银行是市场的、企业的,经营的是企业的财富、满足的是市场的需求。
面向未来,我国的银行面临转制之痒,不知所措。因为几十年央行的“抱养”使他们缺失自主定价的系统,缺乏市场预判的能力,没有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竞争的经历。如今,央行已经把他们抛向竞争的浪潮,让他们品尝呛水的感觉。
这只是迈向关键时刻的第一步,真正要命的是央行将要推出而且必然推出的第二步:存款利率的松绑。银行你可要准备好啊。
(作者系洛阳市金融专家委员会主任、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河南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