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非常热,而名人出书也热了起来,圈内又掀起了一轮出自传的热潮。
一个人,只要有了点儿名气,不论他是干什么的,最终总会被出版社相中,好像出书是成功的最后结局。也难怪,出书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可以显示才能,又可以提高知名度,如果自传热卖,还能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只是,写自传也是技术活儿,质量一般、缺少内涵的传记,只能昙花一现。
著名评论人梁宏达曾经这样说,传统的自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重在对大场面的真实记录;一类是作者对自我的反思。综观近期的自传,也无非是这两类。像前一阵子一直位居图书排行榜首位的《看见》,就属于对大场面的真实记录,因而受到读者热捧。
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撰写的《绝望锻炼了我》属于励志类自传,在图书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连朴槿惠提到的《中国哲学史》也因此沾了光,精明的商家甚至把这两本书作为“通常一起购买的商品”捆绑在一起进行推荐。
郭德纲推出的自传《过得刚好》记录了郭德纲的艺术人生以及心路历程,因为文字真实有趣,也吸引了不少读者。
另一本热销的自传是史玉柱的《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全是大实话”“很多干货,不玩儿虚的”……网友对这本书评价颇高。实用加名人效应,这正是其热销的原因。
相比之下,有的自传本无什么内容可“传”,也就只能走图文并茂的路线——图比文多,遍地写真。这种言之无物的自传,终将被读者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