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帖截图) | |
□记者
忻尚龙 见习记者 余子愚
近日,在洛阳网·洛阳社区中出现一道“小学生神题”,引来网友“围观”。大家对此分成两派,有褒有贬。高校数学教授则表示,题目训练的是思维方式,有积极意义。
解答:高校数学教授十几分钟给出“神题”答案
近日,网友“西门飙血”在洛阳网·洛阳社区中转载了一道从微博上看到的“小学生神题”:“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呜呜呜,呜呜呜;4.喵喵,喵喵,喵喵。”
“西门飙血”在网帖中笑称“居然连题目啥意思都没看懂”,并表示自己“智商急需充值”。更有网友调侃:“这是音乐附小的测试题吧,老师们莫非看《中国好声音》看疯了?”
洛阳晚报记者拿着这道题,让一名上四年级和一名上六年级的小学生分别作答。两人想了许久,都没有写出答案。
洛阳晚报记者随后来到洛阳师范学院,请教该校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迎照博士和在该校教了十几年高等数学的牛惠芳教授。
牛惠芳拿到题后,思索了十几分钟,给出了一个她的答案:3×2,1×4,3×2,2×3。
“题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叮叮叮,叮叮叮’,是三个叠字,共两组,所以可能是3×2。按照这个规律,就可推导出剩下的几组。”牛惠芳说,“不过,这种题是开放性的,应该不止一组答案。”
调查:“神题”不受大多数网友待见
此题一出,各种争议围绕此题展开。新浪微博曾针对“小学生作业中是否该有‘神题’”作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反对的声音远远大于支持的声音。
在这项调查中,683名网友表示支持,占参与人数的14.3%。
@大家都爱我爱罗:我做过公务员的题,这个一看就understand(明白)了,孩子需要发散思维。
@KaYi_Tsang:定向思维的老一代真的无法逆转了。祖国的花朵们,未来的日子靠你们了!
@Cesc-_-: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啊!这题出得。
共有4099名网友表示反对,占参与人数的85.7%。
@柠檬精灵:这简直就要把学生难为死啊!幸亏我小学上得早,不然都毕不了业!
@我妈说我是捡来的:出题老师真的是朵奇葩!!!
@梦幻鑫宇:这是数学题吗?感觉像是脑筋急转弯!
分析:答案不重要,推算的过程最重要
刘迎照表示,这种题目训练的不是解题方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拿数学来说,我们从小就学。时隔一二十年,那些公式还有几个人能记住呢?但是这种系统的训练,对我们的逻辑思维有很大帮助。”刘迎照说。
“这道所谓的‘小学生神题’,作出什么样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推算答案的过程。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习惯凡事参考标准答案,一旦没有答案就很心慌。”牛惠芳说。
看法:题目“奇葩”不可怕,就怕标准答案也“奇葩”
网友“成阿成”在跟帖中举了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拿回家一道题:‘小兔子在排队,排在它前面有5个人,排在它后面的人比前面少2个人,请问队里总共有几人?’她写的答案是‘9’,结果老师给画了个大红叉,说正确答案是‘8’,因为小兔子不是人。”
“题目‘奇葩’不可怕,就怕标准答案也‘奇葩’。”对此,牛惠芳说,“这种题目完全是在玩概念,实在对孩子没什么帮助。”
此外,专家们也认为,类似的“神题”不应该常态化,更不该标准化。“打个比方,这种题目就好像是饭后的甜点,吃一些,味道不错,但是不能真当饭吃。”刘迎照说,“训练发散思维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题目不该剑走偏锋,过分强调‘发散’。”
延伸阅读
随便弄几道“神题”,让大家都开开眼
①阿拉丁有几个哥哥?
②1个人有3个,2个人有4个,3个人有5个,4个人有7个,5个人呢反而有6个。问这是什么东西?
③用蓝笔画5个圆圈,打一成语。
④一头牛带着青蛙去超市买东西,它们买了啥?
⑤读读下面的句子,看小林是“哭”了,还是“没哭”:1.小林差点儿哭了。2.小林差点儿没哭。3.谁说小林哭了?4.谁说小林没哭?5.没有人说小林哭了。6.没有人说小林没哭。
⑥如果一只蚊子正在你的胳膊上,你的第一反应是干什么?你会打死这只蚊子吗?为什么?
(答案请在本版找)
另外,本报7月31日C08版还有一批“神题”,您可以找来消磨一下时间。
如果您发现自家孩子的作业中也有解决不了的“神题”,不妨在腾讯和新浪微博中@洛阳晚报,或者拨打热线电话65233006、65233009,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难倒大人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