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出汉函谷关继续西行,沿连霍高速行至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关音堂站下高速,一个巨大的指示牌——丝绸之路遗址崤函古道映入眼帘,这就是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三站。
崎岖的山路,深深的车辙,古道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一种时空穿越感油然而生。12日下午,我们寻到丝绸之路“路”的印迹。
1 杂草丛生地 古道蜿蜒来
崤函古道,指的是先秦至民国时期,一条连接西安和洛阳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山势高峻,又像一个函(盒子),沿途还有号称天险的函谷关等,故而得名。
此次我们采风所到之地,是这条古道上的一部分,位于三门峡市陕县硖(xiá)石乡车壕村西南的一段古道遗迹。
这段古道遗迹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200多米,从两个小山包中间蜿蜒而来,两侧杂草丛生,石板路坑坑洼洼,上面有两道深深的车辙。“两道车辙距离在1米左右,可见当时经过这里的车还不小。”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沿着古道往上走,北坡下方和坡顶的路两侧还有两三个小水池。工作人员说,这些小水池可能是供途经这里的马匹饮水的。
陕县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洛阳晚报记者,古道最宽8.8米,最窄5.2米,车辙最宽0.4米,最深0.41米,最浅也有几厘米。
2 崤函称地险 襟带壮两京
崎岖的山路,深深的车辙,顺着这条延续数千年的古道望去,耳边仿佛响起了车马驼队长途跋涉经过时的嘈杂声。
“这就是真正的古丝绸之路。”严辉说,在千年以前,这条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
这条古道和不少历史事件都有密切联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记得这首《石壕吏》吗?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正是夜宿此地,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才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
严辉说,崤函古道之所以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一是地理地貌。黄河出龙门峡谷后,不得不在此拐弯向东,在两山之间滔滔东去,成了古道北边的一道天然屏障。其南,是秦岭自华山、亚武山向东高峻崇险的余脉小秦岭,不可逾越。在这河与山之间的三、四级台地,都是海拔500米到700米的黄土高原,长年的雨水冲蚀,形成了一道道陡深的冲沟。只有黄河南岸的一级台地,地势平缓,狭窄修长,是一条天然的交通通道。
二是人文因素。崤函古道的西端是关中平原,东端是河洛平原,北边是晋南平原。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不管是豫、秦、晋三个文明核心区之间还是长安与洛阳两京之间的一切交流,崤函古道都是唯一通道。
历史上的崤函古道到底有多艰险?地位有多重要?或许唐太宗李世民的那首《入潼关》是最好的写照: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3 感受古道风 洛阳在助力
崤函古道,是22处申遗点中唯一的古道遗迹。闻此,您是否也很想走上这条千年古道,感受丝路遗风?想实现这样的愿望,还离不开咱洛阳的文物专家呢!
12日下午,我们在崤函古道意外遇到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距离古道遗迹不远的一个工作棚内,他们正在一块巨大的硅橡胶板旁忙碌着。修复师赵俊卷说,这是他们模拟复原出的一段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地处三门峡,为什么由咱洛阳的文物工作者复制道路?赵俊卷说,主要是因为咱们对类似工作的经验比较丰富。不过,他也表示,虽然自己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多年,但像这样复制道路的,不光在河南,在全国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了解,10多名工作人员已在此忙碌了两个多月。由他们复制的这段道路长约9米,宽2米多,是整个崤函古道上最完整的一段道路。在联合国专家到此验收时,这段复制的古道将被陈列在展厅内,供大家欣赏。未来,它将有望覆盖在原有道路上,让人们实地感受古道之风。
■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采访完崤函古道,我们就要离开河南,奔赴陕西的各个遗址了。您也许会疑惑:洛阳还有定鼎门遗址没介绍呢。是的,作为一个重要的申遗点,我们不会也不敢“遗忘”定鼎门遗址。历史上的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门,沿着繁华的丝绸之路,西域的驼队、各国的胡商进入洛阳城,开启了一个繁华盛世。也因此,我们将这里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返程仪式,届时将对历史上的定鼎门进行详细介绍。
让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陕西,未央宫、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听到这些名字,您是否有别样的感受?对这些地方,您是否也有未了的心愿?在接下来的采风活动中,欢迎您关注洛阳晚报的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留下意见和建议。您也可以直接与我们采访组的成员互动,我们的联系方式分别为:@张晓理-老牛、@洛报胡来哥、@洛水微明(新浪微博),@媒体人李燕锋(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