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第一宾馆侧面 |
|
自古以来,扼守中国东南海通道的澎湖群岛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明郑王朝纵横台湾与东南海域数十年,后来就是因为在恶战中失去了澎湖群岛的屏障,让清朝战船顺利越过台湾海峡而长驱直入,终于失败。
1949年政局纷乱,蒋介石失去大半江山,他的幕僚也开始为他败退台湾作最后准备。当年年中,蒋介石首度来澎湖视察,计划以台湾、澎湖作为反攻之地,当时他下榻于澎湖贵宾馆,并以此为战事指挥所。
前有解放军进逼,后有美国掣肘,蒋介石落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虽然台湾早已进驻陈诚等官员与部队,但这批人是否依旧效忠他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东南战局正酣,蒋介石苦思如何挡住解放军的攻势,甚至想依靠大陆西南地区的军队进行反击。于是,他停留在澎湖这座方寸之地数日,足见其当时的徬徨。
等到金门炮战时,形势虽然危急,却不像1949年的战局那么急迫。为了支援大小金门,澎湖贵宾馆成为国民党前线指挥所,蒋介石多次在澎湖贵宾馆听取军情汇报并下达命令。而行踪隐秘的蒋经国,凡赴澎湖也一律下榻因严密军事管制而人迹稀少的澎湖贵宾馆。因此澎湖贵宾馆相较于其他行馆,在军事防御功能上更为突出,也显得格外神秘。
【注释】
陈诚(1898年1月4日至1965年3月5日),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有“小委员长”之称。国共内战期间,陈诚为打通北宁路,于1948年发起公主屯战役,导致新五军被歼灭,陈诚被蒋介石免职。在蒋介石的要求下,陈诚于1949年1月5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前夕,迅速接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执掌全台大政,为“国府”迁台进行最后准备。同年8月15日陈诚兼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坐镇台北,指挥东南区战事。1949年后,陈诚长期担任蒋介石的副手,曾兼任行政院长。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去世。
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东距台湾本岛约50千米,西离中国大陆约140千米,总面积约128平方千米,向来是扼守中国东南海上通道的重镇,早在唐朝末年就有许多渔民世代居于岛上,中国最晚在南宋时期已派兵在澎湖驻守。16世纪,葡萄牙人航行到此,称澎湖为渔翁岛,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两度企图在澎湖建立贸易根据地,但遭明朝驱离。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光复台湾后,也在澎湖设置安抚司,清代则改设巡检司。
甲午战争后,澎湖随台湾割让给日本,离开中国版图。日据时期,殖民政府看重澎湖群岛与马公港的军事特性,设置澎湖岛厅,并于1897年改称澎湖厅。之后在港口制高点建造一座要塞型建筑,1937年,日本在马公城北墙(现民福路以东)险要之地修筑一座供海军将领与贵族落脚的贵宾馆,取代原先位于马公港畔较为喧闹的松岛纪念馆。
1940年,日据政府澎湖厅总务课在今日马公市西侧介寿路观音亭附近眺望极佳之地,设计兴建日式木造的第一宾馆,直到1943年2月宾馆才竣工,该宾馆主要作为招待日本皇族及高级军官的处所。日据政府之所以急着改建宾馆,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地势足以监控马公港与吼门海道,战略意义重大。
台湾光复后,澎湖贵宾馆由国民政府接管,并于1946年改称澎湖第一宾馆。
(摘自《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 师永刚 方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