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排球”降低了入门难度,让孩子们很快参与进来 |
|
一个装备包能容下所有器材 | |
一提起打排球,相信你会列举出许多不想玩儿的理由:网太高,一般人只能“望网兴叹”;球难控制,打在胳膊上生疼;三四个人根本玩不起来,打球的时间还没捡球的时间长……
如果告诉你,场地随你挑,人数不限、玩法简单,不管平坦水泥地还是有些坑洼的土地、草地都能玩,你是否想尝试一下排球的另类玩法?
25日,全国首届“地排球”邀请赛在洛阳师范学院落下帷幕,不少观众在看完比赛后惊叹:原来排球还能这么玩儿啊!
▲▲“地排球”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邀请赛共吸引了来自河南、湖北、辽宁、甘肃、广东、上海等全国34支代表队参赛。
昨日上午,在篮球场搭建起来的“地排球”场地上,广东队和新乡队正在“捉对厮杀”。广东队队员把球发过网后,新乡队队员没有立刻去接,而是等球在地上弹了一下后,再将球垫起来组织进攻。二传、扣杀……新乡队一名队员高高跃起,狠狠地将球扣了回去……
现场观看“地排球”比赛,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耳目一新。球允许落地,回合数明显增加,一个球可以来来回回打上十几个回合。趣味性更强,复杂的前后排站位被取消,场上每个人都可以当一传、二传和主攻。
比赛后,一名广东队队员告诉洛阳晚报记者,出自洛阳的“地排球”目前在他们那里已小有名气。
▲▲“地排球”洛阳造 获多项专利
“地排球”顾名思义,就是能接触地面的排球。这项运动既保持了排球的基本形式,又结合了网球运动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全民健身的一项新型体育运动。用“创始人”周明华的话来说,“球一落地,落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周明华是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排球运动的推广。
2005年,周明华兴致勃勃地去观看学院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可直到终场哨音响起,也没能看到一次扣篮,这让他非常失望。“把篮筐高度降低一些,不就能变得更有趣了吗?”脑海中浮现出这个问题后,
周明华立刻联想起自己钟爱的排球运动: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已经成功申报了20多项国家专利的周明华开始带领自己的科技创新团队再次上路,着手研发一项全新的运动——“地排球”。
2012年,经过长达7年的研究和探索,周明华和他的团队终于获得了成功。“地排球”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颠覆传统 开拓新天地
“地排球”运动是找准了制约排球普及的三大瓶颈并做针对性改变的。
首先是球。为了研制一种软硬适中,既能提高人们的兴趣又有操控性的球,周明华没少费心思。一次次返工一点点改进,他发明的“六片球”从第一代发展到了如今的第八代。
不仅如此,周明华还推出了防水球、饰品球、儿童球等四大类“地排球”用球。
众所周知,排球是一项“不能落地不能停”的运动,对参与者的技巧性要求非常高,这无疑增加了入门的难度,也是许多人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为啥排球不能落地?”为了增加趣味性,周明华颠覆了传统排球的规则,将其和网球运动结合起来,允许球落一次地再打。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人们的反应时间。
网的高度可调、取消前后排轮转、人员可以自由组合、第一次发球失误可以再发第二次,周明华一系列的“颠覆”性创新,只为降低排球的门槛,以便更好地在群众中推广。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
周明华专门研制了场地器材。球网两端可以拴在树上和防盗网上,边线能固定在不同的地面,螺栓、螺钉和锤子一应俱全。不到10分钟,一个“地排球”场地就能“建”好。
除此之外,周明华还解决了器材的携带问题。一个和普通旅行包一样的双肩装备包,里面能容纳下球、球网、边线带、司线旗等15件东西。把包背到哪里,哪里就能“建”起一块场地。
▲▲“地排球”获专家好评
截至目前,“地排球”运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全国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
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排球协会教学科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地排球”给予高度评价。许多高校的老师表示,回去后打算将“地排球”引入普通学生的体育课当中。
周明华还打算对器械和规则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他希望洛阳造“地排球”可以像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三连冠时一样,重新点燃人们对排球的热情。
相关链接
“地排球”如何比赛
“地排球”比赛参照排球比赛规则,它与排球最大的不同是可以落地一次,再击起,也是三次过网。
此外,“地排球”最大的优点是无人数限制,两个人分别站在网的两侧,即可进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