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盒 |
|
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紧挨着老洛阳面馆。一顿饭若吃不完,风雅的食客八成会惦记隔壁展览厅里的古董食盒——要是用它打包剩饭,那该多有品位,多上档次啊!
顾名思义,食盒就是装食物的盒子。不过古代的食盒不仅装食物,还承载着风俗人情与饮食文化。
旧时的食盒多为木质,也有竹、藤、珐琅、漆器等材质;一般有把手,便于携带。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美观实用,典雅庄重,滴水不漏。
对于老洛阳人来说,食盒是个带着生活温情的物件。过去的河洛大地,不像现在这般饭店林立,也没有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饭盒,食盒就派上了大用场——
官府人家的太太、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饭是不能省略的,须由丫鬟从厨房取来饮食,装进食盒,送入闺阁中。
在《红楼梦》里,食盒的出场率颇高:第41回,写贾母嫌螃蟹小饺儿太油腻,便到另一食盒里拣了一样松酿鹅油卷;第62回,写芳官吃不惯寿宴的面条,厨房柳嫂子另送饭,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名流登门访友,无以为敬,最贴心实惠的做法便是自备佳肴,装进大食盒,令家丁抬着,到了朋友家,潇洒地一挥手:抬进来——看,下酒菜我都备好了,喝两杯?对比现在,有人专趁着饭点儿,突击到朋友家吃白食,这种抬着食盒上门的朋友是多么礼貌和周到啊!
不过食盒中装着的未必都是甜蜜情谊。《三国演义》中写杨修之死那一回,说是有人送给曹操一盒点心,曹操自写“一合酥”(合通“盒”)置于案上,结果杨修自作聪明,与人把“一人一口酥”吃掉了,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可见食盒的历史不短。
封建时代的小户人家饮食清淡而简单,逢天灾、战乱,甚至食不果腹,通常不怎么折腾食盒。食盒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礼仪用具,一旦用到食盒,大抵是有婚丧迎娶等庄严隆重之事,要用食盒准备聘礼或是祭品。
在洛阳农村,现在还保留着送“回门礼”的风俗,有的地方叫“回篮儿”:亲友“行礼”完毕,主家要回送鸡鸭鱼肉、豆腐粉条、点了朱砂红点的馒头——古代用食盒装,现代人不用食盒了,用竹篮,也有不讲究的,用塑料袋。
这是小门小户、劳动人民的做法。大户人家行礼、回礼,那就阔绰得多。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里最大的那个食盒,乃官府用品,清代传下来的,四层,木质,足有半人多高,得两个壮汉抬着;一面绘着富贵牡丹,一面画着六郎挂帅,富丽堂皇,十分体面。这食盒能装下一头烤乳猪、一头烤全羊,谁要抬着它来拜会我,这一个月都不用愁吃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