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体现的是节俭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洛阳“民间发明家”陶予敏的秸秆制炭新技术获得成功:首条生产线落户汝阳,全部建成后,可把近半个汝阳县的秸秆变成“宝贝疙瘩”。(见本报昨日A08版报道)
秸秆禁烧,屡禁而不止。严防死守之下,禁烧成本大得惊人。秸秆制炭,变废为宝,为难以处理的秸秆找到了出路,还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同时减少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大家都乐于接受,真正是市场之手在起作用。
在艺术家那里,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变废为宝的实例。许多被人丢弃的东西,到了他们的手里,稍加改造便成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品。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利用身边的废品,如酒瓶、饮料瓶、一次性口杯等,做出极具装饰性或实用性的物件。笔者就经常将由各类包装盒制作的杯垫、餐具垫送给他人,很受欢迎。
废物利用,体现的是节俭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在我们的垃圾处理技术还十分落后的时候,慎扔垃圾、巧为利用,是实实在在的“绿色低碳”,也是件很时髦的事。
巧动脑,善动手,人人都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