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晚报上看到“洛阳大叔”谢云峰啦!
来自孟津的老谢,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门前摆小摊卖肉夹馍、凉皮、卤面的小贩。今年6月,晚报率先报道了老谢的故事,他很快红遍全国。如今,“洛阳大叔”在纽约的小吃生意越来越好,不仅推出了胡辣汤等新菜品,更有了“洛阳大叔”的专属品牌。
无疑,大家关注“洛阳大叔”,最重要的背景是,在中国,城管与小商贩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小贩生存环境不佳。网友们戏谑:中国小吃再有魅力,“洛阳大叔”手艺再好,要是被美国“城管”撵来赶去的,他的生意也做不到这么红火!
其实,就实际情况,包括谢云峰在报道中的自述来看,美国的街头小贩,也绝不是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恰恰相反,他们受到的“限制”可能更多、更细。
只是,这种对于街头小贩的管理,首要的出发点不是“市容”,而是食品等卫生状况。当然,美国的城市管理者也希望城市整洁,但前提是保障底层人民生活及创业需求。总之,如此管理,考虑的不仅是“城”的需求,更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需求。
遵循这样的思路和模式,使得管理原则和惩戒措施都很清晰,难以裁决的执法冲突当然就很少见。
问题难解决,冲突难化解,根子上还是理念的问题。
常见媒体用艳羡的笔触这么描写:走在纽约街头,随处可见街头餐车兜售各种吃食、水果、衣物和旧书,受到纽约居民和游客的极大欢迎;街头小贩的货物不仅价格便宜,他们的存在也成为纽约街景的一部分……
这样的场景,可能被看成对普通市民有益的“生动而繁荣”,也可能被看成是对城市形象有害的“杂乱又难看”。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城市管理者常常同意的是后一种看法。更加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看法又总是那么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