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莲金娜(右二)、黎远康(左二)和张建华(右一)在龙门石窟游玩时的合影 (翻拍) |
|
核心提示
7日傍晚,张建华一进小区,就被邻居给拉住了:“你家老黎又上电视了,习主席都知道他的事哪!”邻居的话,张建华听得一愣一愣的:“习近平主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三步并作两步上楼打开电视,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正在播出,黎远康已经说到最后一段……
逛北京 游三亚 看洛阳
中文说得极好的哈萨克斯坦老太太,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
“这个老黎,录了节目也不跟我说!”昨日上午,我们见到黎远康的妻子张建华时,她笑着“责怪”道。黎远康今年已经65岁,是中信重机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自动化工程公司的退休职工。
提起远在阿拉木图的婆婆瓦莲金娜,张建华搬出了一摞相册:“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和老太太在一起时照的。如今她80多岁了,身板硬朗着呢!”随着这些相片,我们重温了黎远康和母亲瓦莲金娜分离、重逢、相认、团聚的整个过程。
照片里的瓦莲金娜仪态端庄,和蔼可亲。面对这个“迟到”的婆婆,张建华开始还有点儿紧张,相处几天后就亲得不得了:老太太在中国当过老师,虽然50多年没咋用过中文,但一点儿不妨碍她和洛阳儿媳交流;面对儿媳做的中国菜,老太太吃得不亦乐乎,还特别喜欢吃油条、麻球和榨菜;看着孙子还没结婚,老太太非要给他说个俄罗斯媳妇……
“我们带她在北京、三亚旅游时,每到一个景点,她都会和身边的中国人攀谈;游客们听说她是从哈萨克斯坦来的后非常惊讶,不住地夸她汉语讲得好,争着跟她合影……”说起这些,张建华语气里透着股自豪劲儿。
查资料 学俄语 聊QQ
初中学的俄语书他还留着,为的就是能与亲人无障碍聊天
与母亲相认之后,黎远康跟着母亲和姐姐到阿拉木图的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很多亲戚,收获了久违的亲情。
瓦莲金娜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当年回到家乡后,瓦莲金娜没有再婚,一直和女儿黎远礼生活。如今,兄弟姐妹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黎远康的到来,让他们既惊喜又激动。
为了带黎远康欣赏异域风情,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出动了。在这些亲人中,只有母亲瓦莲金娜一个人会讲汉语,黎远康和大家交流,都要母亲来当翻译。
回到洛阳后,黎远康下决心重拾俄语。其实,黎远康从来没丢下过俄语。在他的书柜里,有一层放的全都是俄语书,其中好几本书的“年龄”比记者都大——这些是他上初中时学的,他都留了下来。
如今,黎远康每周3次通过QQ视频和母亲交流,每次聊天前,他会把温习过的俄语内容写在纸上,等母亲上线后当他的口语老师。
思亲人 身未动 心已远
相认至今3年多,黎家人希望能够早日到阿拉木图探亲
“上次和老太太相聚,还是2010年11月我们一家人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悠悠岁月》栏目的录制时。”每每想起婆婆,张建华就会把照片拿出来一遍遍地看。从2009年12月相认至今,黎远康和阿拉木图、莫斯科的亲人们一共见了4次,其中一次还是前不久外甥多利(音译)来上海时,和他碰了下面。和婆婆相认后,以前不怎么看电视的张建华也关心起了国家大事,尤其关心中哈两国的关系和往来。
“前段时间电视里不是播了嘛,中国和欧洲间通了条铁路(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这样一来,河南就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中转站,我们给他们寄东西,估计会方便些!”张建华说,对于中哈关系未来的发展,她很期待,也很看好。
之前,张建华、黎远康两口子已经两次申请赴哈探亲,由于种种原因没办下来签证。“现在中哈关系更好了,习主席又在哈萨克斯坦专门提到了我们,我们办签证肯定要顺利多了。礼物我早就准备好了,希望明年夏天能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张建华很有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