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并非蒋介石的行馆,而是他在台25年的正式居所。
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夕,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挑选了八处地点,供蒋介石选择作为官邸,最后蒋介石拍板,三面环山位于芝山岩南方的士林官邸脱颖而出。
官邸用地的前身是创立于1908年的士林园艺试验分所,原属台湾总督府园艺用地,据说日本人在此引种柑橘。1949年台湾省政府(东南长官公署)在此兴建七栋外宾招待所。蒋介石择定此地为官邸后开始动工兴建,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
据当时蒋介石的幕僚周宏涛回忆,由于担心蒋宋夫妇迁入新邸会引起外界批评,他与曹圣芬、夏功权、俞济时等蒋介石身边的年轻干部共同劝说蒋介石暂勿迁居,宋美龄也当面答应了,但蒋介石还是在1950年5月间正式搬入官邸,从此士林官邸便成为军机要地。
士林官邸虽然有大片的园艺用地,其布局却仍维持俭朴风格;其核心建筑最内侧是蒋宋两人居住的二层楼正房。驻守侍卫说,最初见到行馆觉得只有一片森林、几栋平房和一个大烟囱,丝毫没有深宫大院、富丽堂皇的感觉;正房大门朝北偏东,左前方有官邸招待所,是款待贵宾的地方。花园建有鱼池、假山、凉亭,中央设有升旗台,经常升着青天白日旗。
由于往来官邸之人均属外国政要,因此官邸的保护与隐蔽性也是一流的,5个对外出入口均设有岗哨,建材不但是当时少见的RC钢骨结构,还有宪兵把守交通要道。为预防突击和空袭,正房、侍卫房的墙面都粉刷为灰绿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甚至装甲部队与宪兵营也曾在此驻守。
士林官邸虽未如传言有通道可到松山机场紧急撤离,却有可抵抗核爆的山区隧道,园艺管理所可以用来紧急避难,办公、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以避免被临时攻击。至于花园附近的一条大水沟,则是当年湖口兵变后,担心装甲车进占官邸才临时抢挖的,后来都拉上了电网。
在“冷战”的局势下,蒋介石主导的“国民政府”,依旧维持相当数量的外交关系与互动,与美方接触更是密切。因此作为“总统官邸”的士林官邸曾风光耀眼,如遇蒋宋寿诞或新任“大使”来台履新等,会客厅均贵宾云集。包括伊朗国王巴列维、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都曾到士林官邸正式拜会蒋介石。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约翰逊等政军要员都曾光临官邸,与蒋介石沟通有关美国的战略或重大政策。美国总统里根在担任加州州长时,也曾来台湾地区访问,并在士林官邸受到蒋宋的热烈欢迎。其他要员如艾森豪威尔时期国务卿杜勒斯、肯尼迪时期国务卿鲁克斯、参谋首长联席会主席雷德福、太平洋舰队司令等人,也曾在名为“贵宾馆”的官邸招待所留宿。
曾任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雷德福,是蒋宋两人的好友,于1953年准备返美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主席前,还曾住在名为“贵宾馆”的官邸招待所,与蒋介石多次详谈。
此外,考虑到宋美龄与外宾的基督教信仰,官邸内还设有教堂凯歌堂,凯歌堂是蒋家周日弥撒聚会的私人礼拜堂,名称系延续南京官邸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兴建的凯歌堂之称,占地220平方米。牧师陈维屏、周联华曾在此讲道,不但蒋家三代都在凯歌堂受洗,蒋经国之子蒋孝勇、蒋纬国之子蒋孝刚也在此举行结婚仪式。
蒋宋两人平日也时常邀请其他人一同做礼拜,包括张群夫妇、何应钦夫妇、彭孟辑夫妇、黎玉玺夫妇、俞鸿钧、王宠惠、洪兰友、辜振甫的家人等。
凯歌堂仅有60个座位,前排四张贵宾所坐沙发背部加装了防弹钢板,蒋介石与宋美龄固定坐在右边,蒋经国与蒋方良坐在后方一排;蒋介石除非有疾病或行程有冲突,一般情况下都来做礼拜。蒋经国因为公务繁忙,较少到凯歌堂,倒是蒋孝勇、蒋孝武与蒋纬国时常来做礼拜。做完礼拜后,蒋宋常同车离去,有时也会约宾客到官邸举行午宴。遭到蒋介石软禁的少帅张学良,由于晚年与赵四小姐都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也常与宋美龄一起到教堂做礼拜。
(摘自《蒋介石后传:蒋介石台湾26年政治地理》 师永刚 方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