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燕锋
我市大运河申遗工作又有新进展。昨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市文物管理局获悉,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专家来到我市,对大运河洛阳段申遗工作进行现场考察评估,而最终能否入选将于明年6月揭晓。
专家是如何来验收的?对我市大运河的申遗点,专家的意见如何呢?通过参与此项工作的陪同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些详情。
专家组仅一人,停留时间半天
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余杰介绍,此次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现场评估的,是韩国著名城市设计专家、环境学博士姜東辰先生。
“此前龙门石窟申遗,前来洛阳实地评估的联合国专家也只有一个人。”余杰说,按照惯例,各申遗相关单位会提前半年或一年将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之后,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委派一名专家到各申遗点进行现场验收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与申遗文本相互对照,了解申遗点的实际情况。
余杰介绍,9月19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姜東辰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来到我市。由于此前我市已经将大运河申遗相关文本提交联合国,此次姜東辰来洛,主要也是对文本中提到的各项内容进行走访、对照。
洛阳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及省市文物部门领导陪同下,这位评估专家在我市停留了半天时间,先后考察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申遗项目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的保护展示、环境治理、保护管理、档案建设和监测情况。
整体比较满意 结果明年6月揭晓
在半天走访中,姜東辰仔细听取了我市文物工作者对含嘉仓、回洛仓发掘及保护情况的介绍,同时还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这些遗址和大运河的关系。对于我市大运河申遗的筹备工作,从这位韩国专家透露出的一些细节看,整体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最终能否入选,还有待明年6月的世界遗产大会揭晓。”余杰说。
按照程序,明年夏天,6月左右,中国大运河将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角逐“世界文化遗产”桂冠,但在此之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专家的实地评估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各国代表将以这份现场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最终表决,确定是否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两个申遗点、一个博物馆,很快就能参观
余杰介绍,虽然目前各申遗点的筹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但由于人员等尚不到位,还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这些后续工作很快都会跟进,广大群众想参观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将来大家可以在我市参观的大运河申遗点主要有:
含嘉仓遗址:位于今洛阳老城北,始建于隋代,为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废弃;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出土铭砖、大量生活器皿、炭化粮食等文物。
回洛仓遗址:位于隋洛阳城北3.5公里处(今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小李村、马坡村西),是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设置的一座国家粮仓。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九都路南侧山陕会馆,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隋唐之后,虽然大运河转道,但实际上,如今的洛河市区段就是大运河故道,在明清时期还承担着漕运功能。因此,建在洛河边上的山陕会馆,从根本上讲还是依托大运河而存在的。
相关链接
中国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总称,全长3200公里。它促进了地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的水运网,形成了一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今年1月,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文本。大运河沿线8省市按照申遗要求,实施申报点的保护展示和环境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