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宪墓志(局部) |
|
15岁考中进士的唐朝才子刘宪,长大后成了文艺男青年。用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馆长刘建军的话说:“刘宪的文采在唐朝是数得着的。”
的确,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高峰,才子刘宪当然也是很“能诗”的。这里引一首刘宪所写与洛阳有关的七言诗《饯唐永昌》:“始见郎官拜洛阳,旋闻近侍发雕章。绪言已勖期年政,绮字当生满路光。”唐永昌是刘宪在西安的同事,即将赴任东都洛阳做官,刘宪以诗为赠。
说起做官,刘宪的官运却不是太好,因为年龄小,考中进士之时还不到“法定”用工年龄,他只好耐心等待,直到公元675年,20岁的刘宪才被封为河北阜城县县尉。按唐朝官制,县尉是县令的僚属,在县政府里排在县丞、主簿之后,可谓“四把手”,位在从九品,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通过刘宪墓志拓片,我们看到,喜爱文学的刘宪并不计较这些,20岁出头的刘才子坚持清白气节,不贪图名利,做事公道,很快就在老百姓口中政声远扬,被视为“神明。”
后来,刘宪先后担任同州(今陕西渭南)白水县县尉、洛州(今洛阳)伊阙县县尉,算是与洛阳发生了直接联系。
洛阳给刘宪带来了好官运,从伊阙县县尉任上,刘宪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干起了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工作,虽然官位不高,但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由此,刘宪开始和皇帝有了直接接触。
690年,刘宪被封为尚书工部员外郎,“似乎”得到了皇帝的重用。691年,刘宪奉诏将酷吏来俊臣治罪,却被来反诬,刘宪被贬为渠州潾水县令(今四川省邻水县)。
来俊臣死后,刘宪又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刘宪的文名远播,被称为“学识渊博,一时之冠,海内称颂”。随后,刘宪又相继担任吏部侍郎、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刘宪逐渐从一位官员转向学者,又从文艺男青年变成了学者型官员。
之后,刘宪先后被任命为秘书监修文馆学士、太子詹事兼崇文馆学士等,他的才学终于得到皇帝和太子的认可。公元710年,57岁的刘宪病逝于任上。
唐睿宗“闻凶震悼”,追赠刘宪“持节都督、兖州(今山东兖州)刺史”,皇太子“思贤流恸,亲降令旨”。
据刘宪墓志拓片记载,刘宪去世时,留下文集四十卷,可是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通过一张拓片回味这位才子的风采。
(感谢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