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仅仅是知道,也是一种力量。 假如对比一下这两年百姓对PM2.5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你可能就对空气污染治理增添信心。
我关注的微博并不多,但微博名为“洛阳PM25”发布的“洛阳空气日记”几乎每天都要看。
该微博每天发布网友通过便携仪器自测的PM2.5数据及污染等级,并据此提供出行参考。当然,网友的数据可能并不准确,博主也声明相关信息仅“供各位洛阳亲友参考”。我不但自己看,还常常向身边朋友推荐该微博,但遗憾的是响应者并不多。不少人告诉我:知道了有啥用?知道了就呼吸上新鲜空气了?
昨天晚报报道,今年年底前,我市7处PM2.5监测站将同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联网——再过两个多月,市民登录市环保局门户网站,或者在手机上下载相关软件,就能动态获得PM2.5监测数值了。对此,几个觉得关心此事“没用”的朋友还是那个态度——知道了有啥用?
这话不对。
信息,是影响人们观念和作为的最重要因素。只有了解足够的信息,只有PM2.5的相关知识得到普及,人们才有条件对所处环境、自身作为做出明智的选择。拿北京这个深受PM2.5之害的大都市来说,近几年,从潘石屹贴出美国大使馆的空气监测数据、从郑渊洁在微博上七问环保部门开始,空气质量、PM2.5数值,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相关知识越来越得到普及。10年前,北京的空气不见得比现在好,但那时大家对此并无意识,也就不会惊呼自己的肺成了吸尘器。其实,各地都是如此。PM2.5监测引起地方和中央关注并成为国家战略——假如不渐渐了解相关信息,其后的民间推动力就不可能形成。
空气污染,跟工业废气、燃油品质、建筑扬尘等有很大关系,但诱因必然也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有人一边抱怨空气不好,一边买个菜也要开车去,这就不合适了。但我们想一下,当被手机上动态出现的PM2.5数值吓了一跳时,也许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就会开始改变了。
知道,仅仅是知道,也是一种力量。假如对比一下这两年百姓对PM2.5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你可能就对空气污染治理增添信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可以成为政府巨大的改革动力:在过去可能根本“动不了”的行业和利益集团,慢慢就可能被“动一动”。
当然,公布PM2.5数值,最立竿见影的成效,可能是更多市民在雾霾天戴上口罩。果能如此,也是善莫大焉的功效。就前两天那种雾蒙蒙的天气,街上的老人、小孩也很少见戴口罩的——如此天气条件,戴口罩可不是矫情,不信问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