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隔代亲”,这本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但在不少人眼里,这也成了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真是这样吗?说到隔代教育,究竟应该怎么看待?
1 出力不讨好
“太娇惯孩子了,都惯得没样了。”“我们工作忙实在没办法,可让爸妈带吧,给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挺愁人的。”……孩子的父母们抱怨着。
“哎,打不得,说不得,老嫌咱带得不如意,也不知道到底该咋教。”“带个孩子要求恁多,比当年带自己的孩子累多了,养活了好几个儿女,如今反倒不会带孙子了,你说怪不怪?”……孩子的祖辈们也抱怨。
隔代教育,常常面临出力不讨好的窘境。究其根源,一方面,一些祖辈人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他们对孙辈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使孩子总是“长不大”;另一方面,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时至今日,他们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和固执,会对孩子接受新的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到孩子与父母的相处。
2 祖孙相处和谐
不过,若能巧花心思,隔代教育未必不成功。
西工区的孙女士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她退休六七年了,儿子、儿媳工作忙,平时都是她带小孙女。祖孙二人相处得十分和谐,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不论是家里人还是邻居朋友都对她的教育赞赏有加。
孙女士认为,隔代教育的关键是要能“狠得下心”,得立规矩。孩子到了爷爷奶奶跟前,免不了想撒撒娇偷偷懒,但不能一味地惯着,要摆事实、讲道理。只要这点做到了,其实隔代教育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祖辈的知识经验丰富,有一定的超前引导作用,也能避免走教育弯路,祖辈照顾孙辈,长时间陪着孩子,解除了孩子独处的孤寂和无助,祖孙二人都能获得新的活力,大有裨益。
3 要亲情更要理性
究竟应怎样看待隔代教育?我市社会学者安锋认为,理性很重要。
所谓“隔代亲”,本质上或者说更多地是老对小的情感依恋。即使老人们已没有年轻时的风采,但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生命在孙辈身上延续,他们依然可以为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子女分忧,这是人之常情。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和心理会童稚化,对儿女的控制力减弱,共同语言相应减少,而对晚辈爱的表达在孙辈身上较易实现。
这时,一定要防止情感泛滥,要理性对待,妥善处理,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要与孩子的父母“统一战线”,在教育观念上不能意见相左、宽严不一,否则,不利于家庭和睦,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