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妍 实习生 吴岭
每年“双十一”过后,总有人因买东西太多而悔恨地嚷嚷要“剁手”,也总会有人因上当受骗而跺脚不迭。既要防败家,又要防陷阱,洛阳晚报记者给您支上几招。
防败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理性
“各位男同胞注意啦,11月11日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老婆的支付宝和网银,输入3次错误密码,再去上班……切记切记!”
早在10月底,这条微博就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双十一”在满足女性购物欲望的同时,也让不少男同胞的钱包迅速“瘦身”。另外,由于购买东西过多,不少“网购族”懊恼不已,“今后再这样就剁手”之类的“自省”在微博中铺天盖地。
为防止女友或老婆败家,网友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防败家攻略”。有些纯粹供大家一笑了之,有些则“很有指导意义”。
● 插科打诨型:错输密码,请假监督
除了上文那条微博,有一张请假条这几天也在网上被疯传。一位名叫徐栋的工程师在员工请假单上写道:“媳妇收藏了不少天猫、拉手网的团购,11月11日请假1天,回家看着媳妇,防止败家,请领导批准。”
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主管和经理两人的批复。主管:“准了,不过当领导的要批评你一下,媳妇花点儿钱正常。”经理也签字“同意”准假,还补充了一句“注意家庭和睦”。
● 釜底抽薪型:断网断电,远离电脑
有不少网友出主意,认为可以提前把家中的网办停了,或者在11月11日当天故意把自己的网线接口拔掉。还有所谓的“技术男”提出在自家总电源上做手脚,确保家中“该停电时就停电”。
一些网友还有其他办法。网友“迪迪熊”说:“我看还是让她远离电脑,带出去玩儿一天。”网友“陈德梅二代”则准备带着女友去电影院过个浪漫的夜晚。
● 理性消费型:列出清单,设置上限
当然,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想实现理性消费,下面这几招应该比较管用。
今年27岁的刘卫东,月初发现女友在关注“双十一”的抢购信息后,采取的办法是和女友一起列出“采购清单”,有的放矢,绝不盲目。
在新区上班的程辉因背着房贷,每月工资分配都比较有条理。“双十一”之前,他和女友已经计算好,除去每月1200余元的房贷和1000元生活费,他们10月的工资结余还有近3000元,留下500元存定期,其余的作为“双十一”购物预算。
家住新区的潘女士提前选好了购买的物品,但要“把商品放入购物车里想上一两天”。在她看来,经过一两天的“沉淀”,自己可能不会再选购那些因为冲动而购买的东西了。
此外,网购达人还提醒大家,“双十一”消费时能用工资卡不用信用卡,因为“工资卡花着心疼,而且花完为止”。如使用信用卡网购,一定要量力而行。
防陷阱,最重要的是不能贪便宜
每年“双十一”过后,都会迎来一个消费者维权的高峰时刻。洛阳晚报记者特地将常见的“双十一”陷阱整理出来,希望大家在购物时能小心规避。
● 陷阱一: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案例:去年“双十一”前,王女士在天猫一家店铺中看上了一条标价为238元的牛仔裤。到了“双十一”,王女士发现这条牛仔裤的价格却变成244.5元。客服人员称之前的238元是店铺的优惠价,而“双十一”期间的“五折”是按照商品的标牌价打折的。
提醒:“先涨价再打折”是电商大战中卖家常用的伎俩。消费者购买时,不妨货比三家,并查阅该商品之前的信息。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有虚抬价格的行为,可进行举报。
● 陷阱二: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案例:9.9元便能拍到一件长袖针织衫,面对这诱人的价格,张小姐不断点击鼠标,页面却一直显示卖完或缺货。
提醒:低价缺货是商家诱导消费者进入店铺、提高人气的手段之一。面对这种状况,买家应详细浏览该商品的成交记录,核实该商品是确实售罄还是虚假噱头。如发现不实情况,应保留截图,向所在平台举报。
● 陷阱三: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案例:去年11月初,小王在一家销售量过万的皇冠店铺里购买了一套男士保暖内衣。到了“双十一”,看到这套原本99元的保暖内衣活动价调整为59元,他连忙又拍了一套。谁知,同样的店铺,同样的品牌、货号,两套内衣的质量却有天壤之别。99元的厚实紧密,59元的却质地稀疏。小王向客服人员讨说法,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提醒:为迎合不同活动,不少淘宝店主会在原料成本上做手脚。消费者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应及时联系商家处理,若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建议先通过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并及时提供照片、聊天记录等相关凭证。
●陷阱四:商品低价,运费“坑人”
案例:市民陈先生去年“双十一”买了一套家具,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200元。没过几天,物流却打来电话,让他去洛龙区一个地点自提,如果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陈先生觉得麻烦,咬咬牙只好多花300元。
提醒: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您在购买大件物品时,不妨提前了解一下物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