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拓片不仅是一部石刻史书,亦是历代书法大观,鉴赏墓志书法,可得书法真谛。
先说一些常识。
古人写碑写志,多以朱砂上石,朱砂色红,亦谓之丹红,后人所谓书丹者即由此而来。南宋姜夔《续书谱》云:“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说的是墨含油水,遇石则收缩,有碍笔触力道,而朱砂呈粉状,上石时笔画美润圆熟,效果极佳。
书写墓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石面上书写,一是写在纸张上,然后摹勾于石上。无论哪种写法,都接近于书家原作,其神韵风格,较之反复摹制之碑帖效果新鲜而活泼。
碑上署名写者,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如《隶释》有载:“《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墓志署名写者,以唐为例,如大周太子太保魏王武承嗣墓志,即由梁王武三思撰文,雍州录事参军事长孙琬书丹。又如大周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即由时任河北道安抚大使的狄仁杰撰书。既撰文又书丹者比较少见,此为一例。
唐人墓志铭有署名撰文者、书丹者、写铭者、篆额者的习惯,天宝年以前署名者不常见,天宝年以后逐渐增多。国之重臣、声名显赫者墓志铭或由官方制作,大多不署撰书者姓名,藏家莫以有否署名者论其价值。
墓志之作,意在传世,所以多仰名家撰文书丹,其文体、书艺价值,极为珍贵。汉字书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是诸体皆备,迨之唐代,更加日趋完善,甚至成为士子进身之阶。书写墓志铭,悼念逝者,是一件庄重、严肃之事,书丹者慎重其事,一丝不苟,故唐人各家书法之精美,于拓片上可见其风流韵致。
墓志制作,先是写家书丹于石,而后由铁笔(即刻工)镌刻,制作精美之墓志,其书法俊朗洒脱,毫厘不爽。笔者曾见有一方墓志,文字仅镌刻一半,另一半仍是朱砂字痕,其字体鲜亮如初,甚是可爱。
洛阳出土唐代墓志甚多,其书法大多为正书,亦称楷书。隶书墓志不多,尤其珍贵。近年流入洛阳古玩市场的山西出土墓志拓本,多见有以行楷杂揉之书体,颇为藏家喜欢。墓志书体虽为正书,但是各家风格气质不同,经过刻工再创造,别有一番韵味。蛰庐所藏田夫人墓志,不见书丹者姓名,但其楷书之精美,堪为罕见,无论远观近睹,皆能感觉书者笔锋运转之凝重与灵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志拓书法应该是书家与刻工合力之作,刻工技艺甚为重要,如非专业者,篆刻之后,形体会与原作有异。书法再现于青石之上,可视为浅浮雕艺术,随便裁取其中三五字观之,其精神风采,引人入胜,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墓志书法亦有制作工艺粗糙者,其原因或为死者身份卑微,或为战乱饥馑,无条件精工细作。此类墓志只是为了记事而已,刻工随意凑刀,行笔横竖自由,出现了一种风格殊异的效果,其书法趣味朴拙天真,憨态毕见。尤其宫女墓志,大多如此,甚至有石工不经写者书丹,直接在石上凑刀者,其趣味风格更为今天的书家推崇而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