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继远 70后,洛阳土生土长,现在深圳谋职,闲时鼓捣散文,常被误认为老年作者。 |
|
这几天,晚饭后我会到深圳市图书馆新开的一处阅览室读书。说来惭愧,我已很久没静心读书了,此番重新沉浸在书香之中,心里感到分外充实和愉悦。
看到我在微信上抒写这种阅读带来的美好感受,有朋友回复:老马果然“高端大气上档次”,连读书都有专门的“南书房”。呵,我忘记说了,这处新开的阅览室叫“南书房”。据说,“南” 除了表示具体位置,还象征“南方、温暖、开放、创新”等意。所以,真正“高大上”的不是我,而是深圳的读书环境。
“南书房”开张,只是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数百项活动中的一项。仅此,已让暌违书本很久的我拿起好书来品读,摈弃心中莫名的浮躁和焦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不久授予深圳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又会激发多少人心中尘封已久的阅读欲望?
说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估计有人会笑得直不起腰。在很多人心目中,深圳就是“文化沙漠”,给人的印象更像“土豪金”。可深入了解一下,你又不得不惊叹于深圳的阅读氛围和人们的阅读热情。
在市图书馆里,各个阅览室人满为患,很多占不到位置的阅读者,就席地而坐进行阅读。藏书室是敞开着的,没有借书证的人也可以自由入内,站在书架前翻阅书籍。借书、还书完全是自助式的,拿着借书证就可轻松办理。
深圳正在建设“图书馆之城”,其中最主要的支撑,应该是遍布社区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这种“便民书屋”式的自助设备,除了一些现成书籍可供借阅,市民在网上查到的市内各个图书馆的书籍,也可申请送到指定的“自助图书馆”,然后自己去借取。这样,市民不用出社区,就可享受全市所有图书馆的资源。
深圳市内三大书城,阅读者每天络绎不绝,尤其是周末,很多人往往举家到书城内读书、购书。中心书城内,每天都有一场叫“深圳晚八点”的公开活动,进行文学、音乐、语言、人生等方面的讲座和交流;跨架在福中一路正上方的“24小时书吧”,通宵亮着的温暖灯光,是深圳“求知的眼”……
“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已成为深圳人的十大观念之一。这种蔚然成风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自觉,大概和深圳是移民城市有关。大多数深圳人没有那么多应酬、交际,就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读书,也成为深圳人排遣寂寞、结交好友的最佳方式。
阅读其实是很私人化的事情,一个人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受益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能力。可个体阅读,又无法摆脱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城市对个体阅读予以大力提倡和保护,城市也会从中受益。众多个体的阅读积淀,终会成为城市创新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让城市赢得尊重。
去年,家乡有一位大姐要我介绍一下深圳的全民阅读,我当时不大了解情况,未予作答,此文也算回复吧。